棠棣起名唐棣之华是何色
每年我都会在仲春时节到沂蒙山去看满山遍野的桃李花。自从读《诗经》以来,每次一边看这些花,一边会思考一个问题,我看的那些花里有没有《诗经》中所记载的唐棣、棠梨和甘棠花?
孔子说《诗经》: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多读《诗经》是可以博物,但这个博物传承比较困难,古时候有的人知道唐棣和棠棣的区分,但他们没机会讲给想知道的人,想知道唐棣和棠棣区分的人又找不到明白的人来讨教。而古人又限于笔触的局限及工笔的缺憾,不能把这些植物像今天拍照片一样展现在我们面前,所以很多东西需要我们自己去揣摩思考。
棠棣和棠梨是植物的名字,这个基本上没有争执。说唐棣也是一种植物古名,有人就会来质疑,唐棣不就是棠棣吗?甚至最近接触一个网友认为唐棣之华的意思是唐尧缔造的文明之花,说唐棣就是唐尧缔造之意,我觉得这是过度解读了。最初揣摩他的说法似乎也有道理,但经不起仔细推敲。
我们循着《诗经》的写作手法,国风中的诗歌基本都起兴于常见之物,比如《关雎》,起兴特别明显,从河州上欢叫着的王雎鸟开始写起。《葛覃》起兴于山谷葛藤,然后比兴到妇人勤劳柔韧之美德。两首诗虽然从物起兴,说的可全是王化之风。由《诗经》的写作习惯,我们可以揣摩,唐棣之华说的必然是常见的实物,那么唐棣到底是什么?
在《诗经》《召南》篇中,有《何彼禯矣》:何彼禯矣,唐棣之华。曷不肃雍,王姬之车。古代花和华是同一个字,所以这是开花的植物。开篇第一句就说到了唐棣花。这首诗歌是赞美王姬,用唐棣花的纯素来媲美王姬所乘之车的庄严。由此可断,唐棣花必不妖娆,定是庄严雍容。
毕竟距离古代太远,物名变换,凭空揣摩唐棣到底是什么植物比较困难,只能借助古人注疏。较早的《尔雅》称:“唐棣,栘(音移)。棠棣,棣。”郭璞注疏为:白栘,似白杨,江东呼夫栘。宋人沈括在《梦溪补笔谈·药议》中记载“《论语》乃引逸诗:‘唐棣之华,偏其反而。’此自是白栘,小木,比郁李稍大,此非蒲栘也,”三国陆玑在书中记唐棣为薁李,又叫爵梅。
从郭璞的注疏来看,唐棣属于栘,栘树应是古人博物所志之名,该树网络搜索很难查到。郭璞说此树和白杨相似,这里的白杨不是当前我们常见的杨树,当前常见的大巴掌叶片杨树是原产美洲的,本土的白杨叶片不甚大。从郭璞的注疏白栘里我们可以考虑花的颜色可能是白色。另外从注疏里面我们可以看出来唐棣是结果子的,三国的陆玑考究《毛诗》注唐棣为薁李,在《诗经》《七月》篇中,有“六月食郁及薁”。
“郁”这种植物很好找,根据其名字,郁者丛生之意,这种植物也是蔷薇属的,在枣园镇正东边的公墓边上种了很多这种植物,可引做刺墙以阻人穿行。结的果实很红很圆,比黄豆略大,但没有莲子大。吃起来果肉沙质感强烈,稍微甜,籽略硬。当地人称沙果,可以做苹果砧木。
唐棣这种植物根据古书考证应该也属于蔷薇科植物,也可以用来做苹果砧木,根据果子大小的特质,我认为唐棣这种植物应该类似于野苹果树,但不是“柰”,也不是“绵苹果”,它是一种界乎绵苹果和柰李之间的植物。我曾经有机会为这种植物拍过照片,可惜换手机丢失了。此树花开时候端庄白素,看起来雍雅华贵,所以《诗经》用来比兴王姬所乘之车的肃穆。根据注疏,则可断定此树应该就是扶栘。
再说一下棠棣,棠棣和唐棣应该是有区别的,区别就在于棠棣的花束是一丛丛的,就是一个花托上能同时发出很多支花来,这是唐棣花所不具备的特质。这从《棠棣之华》这首诗里能领会到:“棠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这首诗写的是兄弟,用棠棣花比兴的原因是:一个花托可同时发出一簇花来,对比一对父母生出很多兄弟再合适不过。
唐棣的花也有一个特征,那就是《论语》中一句逸诗:“唐棣之华,偏其反而。”这种花的花瓣较长大,风稍微一吹动,很容易随风翻动,所有花瓣偏往一旁。偏过去再返回来,不断的重复。这情况就像事情的发展一样,有时候会偏离正道,但还会返会正道,这也是辨别唐棣树的一个特征。
如果单凭“棠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来认知棠棣花,那么很难区分棠棣和棠梨,他们的花期也在一起,且花簇相似,花的颜色也有纯白和嫣红之白。它们区分在于棠梨树的有尖刺,且其木质更加结实。棠梨树有个别名叫杜梨,杜者闭塞也。古人用此木来封闭院落,使强人不能入内,所以此树在古代就得名杜梨。在书面中也称甘棠,《诗经》里也有描述:“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公所憩。”
现在算弄明白了唐棣、棠棣和棠梨三种不同的植物了。唐棣是一种可称之为野苹果的树,树干无刺,开素白色的花,花片较大,如遇微风吹拂则花瓣翻折。棠棣是一种花簇开在一个花托上的蔷薇科植物,果实大概像大山楂那么大,果子成熟时候显紫红色。棠梨则是开白色或者粉白色,树身带尖刺,果实成熟显褐色,吃在嘴里有涩味的植物。
《诗经》把这三种植物都比兴到了,甘棠也就是棠梨,主要是说召公勤政,兢兢业业,深受人们爱戴。唐棣来形容王姬之美,也可以称之为国色之盛。棠棣则说兄弟应当亲慕友好。三种植物寓意都很美好,所以后人取名的时候,用到“棠”如左宗棠、刘绍棠。用到“棣”时,有朱棣,王棣。听起来都非常好听。
其哲理自在诗中阐明,博雅君子如有兴趣可开卷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