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牵引机

孙谢起名东晋权臣到王家挑女婿王家子弟都很

发表于:2025-10-21 10:08:18 来源:蜜蜂资讯

每个女子都想找个好女婿,什么样的女婿才可称得上好女婿呢?古代称得上好女婿的是乘龙快婿和东床快婿,这两个成语有什么由来呢?

好女婿的代名词:乘龙快婿和东床快婿乘龙快婿

乘龙快婿

相传春秋时代,秦穆公有个小女儿,非常喜欢西戎国贡献的一块碧玉。穆公便给女儿起名为"弄玉"。弄玉公主长到16岁,姿容无双,聪颖绝伦,但性情孤僻,尤其厌恶宫里繁琐的礼仪。她经常一个人呆在深宫里,品笛吹笙。穆公见她这么喜欢笙,命名匠把那块美玉雕成碧玉笙送给她。公主自从得了碧玉笙,练习吹笙的时间更长了,技艺也更加精湛了。

有一天夜里,公主在月光下赏月,倚著栏杆吹起笙来。这时似是有一阵袅袅的仙乐,在和着公主的玉笙。公主仔细一听,是从东方远远传来的洞箫声。一连几夜,都是如此。公主趁闲谈的机会,把有人在远处为她伴奏的事情告诉了父亲。穆公便派大将孟世明根据公主所说的方向去寻访吹箫的人。一直寻到华山,才听见樵夫们说:"有个青年隐士,名叫萧史,在华山中峰明星崖隐居。这位青年人喜欢吹箫,箫声可以传出几百里。"孟明来到明星崖,找到了萧史,把他带回秦宫。

萧史来到秦宫,正好是中秋节。穆公见他举止潇洒,风度翩翩,心里十分高兴,马上请他吹箫。萧史取出玉箫,吹了起来。一曲还不曾吹完,殿上的金龙、彩凤都好像在翩翩起舞。大家不约而同地齐声赞道:"真是仙乐!真是仙乐!"

萧史和弄玉结成夫妻。从此萧史就教弄玉吹箫,学凤的鸣叫声。学了十几年,弄玉吹出的箫声就和真的凤凰的叫声一样,甚至把天上的凤凰也引下来了,停在他们的屋子上。秦穆公专门为他们建造了一座凤凰台。

一天晚上,奏完笙箫之后,萧史对公主说:"我很怀念华山幽静的生活。"公主也说:"这宫廷生涯,我压根儿就厌烦,我愿意与你去同享山野的清静。"从此二人便隐居在华山的中峰之上。有一天,弄玉带著玉笙乘上彩凤,萧史带上玉箫跨上金龙,一时间龙凤双飞,双双升空而去。当时的人们便把萧史称为乘龙快婿。

东床快婿

东床坦腹

东晋时期,太尉郄鉴有个漂亮的女儿,名叫郄璿,郄璿聪明美丽,郄鉴爱如掌上明珠。

郄鉴想给女儿找个好婆家。他的同事王导,是魏晋名门"琅玡王氏",家中子侄众多,郄老师就想攀上这家亲戚。他把这种想法给王导一说,王导满口答应,说:"我们王家的男孩儿,你自己去挑,挑上谁是谁。"

有了相爷的承诺,郄鉴就选一佳期,命管家带上厚礼到王丞相府挑女婿,王家公子听说郄太傅家来选婿,个个都卯足了劲,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因为他们早就听说郄家有个美貌多才的佳人郄子房,都希望自己能被选中。

王家子弟个个都是青年才俊,老管家挑花了眼。后来,管家发现东厢房里还有个年轻男子,没有刻意打扮不说,还袒胸露怀地躺在床上呼呼大睡。

管家回到郄府后,将在王家看到的一切如实汇报。郄鉴听完眼睛一亮,说:“我要选的就是这样的人,走,快领我去看。”郗鉴来到王府,见此人既豁达又文雅,才貌双全,当场下了聘礼,择为快婿。那个袒腹东床的年轻人,是王导弟弟王旷的儿子王羲之。由此,“东床快婿”就成了好女婿的代名词。

东晋王姓家族和王羲之

王导

唐朝刘禹锡的咏史诗《乌衣巷》有两句名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可见王家和谢家在东晋的显贵地位。东晋朝时,王与马共天下,马是指当时的皇族司马氏,王指的就是琅琊王家。

王氏显贵,从“卧冰求鲤”的王祥、王览兄弟开始,到王戎、王衍,家族子弟陆续登上历史舞台。司马睿最初受封琅琊王,得到王氏一族的鼎力支持。晋末丧乱,在王导的策划下,又拥立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可以说,司马睿的发迹,和琅琊王氏是分不开的。所以司马睿在登基典礼上,让王导与他一同坐在龙椅上,“王与马,共天下”也传为佳话。王导官居宰辅,共辅佐了元帝、明帝、成帝三任帝王,成为东晋初期,王朝的实际缔造者和操纵者。王氏子孙及家族成员也多为朝中要员。

东晋时,王氏家族曾先后出过8个皇后,与皇室公主联姻的有20多人。在军事上又多掌握兵权,政治地位不可动摇,对整个东晋王朝影响至深。在整个六朝时代,山东琅邪王氏家族,为官做到五品以上的,有161人。其中,做到一品官的,达15人。

王羲之曾祖父王览,堂伯王导、王敦颠,堂叔王遂、王廙,父王

王羲之

王羲之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玡王氏,曾祖父王览,父亲是王旷,叔父是宰相王导。王羲之从小就喜爱练字,他7岁时跟书法家卫夫人习字。他集中心力刻苦勤练,日有长进,不到三年已经是笔力沉劲,顿挫生姿。在琅琊太守举办的书法赛会上,一举夺魁,震惊了方圆百里的书法名家。

传说晋帝当时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他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他的名声,当时传遍石头城,其叔父王导就曾经说过:“逸少何缘复减万安?”意思就是,我家王羲之,比起美男子万安半点也不差!

16岁时,王羲之被郗鉴选为东床快婿。之后,王羲之步入仕途,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褉时,众人饮酒赋诗,汇诗成集,羲之即兴挥毫为此诗集作序,这便是有名的《兰亭序》。此帖为草稿,28行,324字。记述了当时文人雅集的情景。其中有二十多个“之”字,写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

永和十一年(公元355年)三月王羲之称病弃官。“携子操之由无锡徙居金庭。建书楼,植桑果,教子弟,赋诗文,作书画,以放鹅弋钓为娱。” 他和许询、支遁等人,开始遍游剡地山水。 定居金庭后,书法兴起。其后裔多擅书画,作品挂满厅堂、书房,人称“华院画堂”。后人定村名为“华堂”,沿称至今。东晋升平五年(公元361年),王羲之卒于会稽金庭。

王羲之与郄璿:才子佳人的幸福婚姻王羲之和郗璿两人结婚后,夫妻恩爱,夫唱妇随。两人志趣相投,都是书法大家,王羲之擅长行书,郗璿擅长草书,后世称她为“女中笔仙”。而且门当户对,王家和郗家都是当时的名门望族。两人婚后生育了七个儿子一个女儿。更加难能可贵的是,王羲之只有郗璿一个女人,没有纳过妾,这一点在古代很少见。

王羲之一生的志趣不在做官上,所以长期不在京都,大部分时间都外放,所以,反而逃过了几次皇帝对于世家大族的打压,他和郄璿带着儿女们到无锡、金庭等地方,专注于养生和书法,闲来时候,王羲之喜欢与郗璿一同出门散步,二人信步于山中,在游山玩水中过着平静惬意的生活。

王羲之和郄璿生下的七子一女也均是非常有个性有才华的孩子,长子王玄之,字伯远,工草书和隶书。其妻何氏。玄之婚后不久病逝,身后无子,以其弟凝之之子蕴之为嗣。玄之生前曾参与父亲羲之主持的兰亭聚会,有帖传世。 次子王凝之,字叔平。历任江州刺史、右将军、会稽内史,亦工草书和隶书。他也曾参加父亲王羲之主持的兰亭聚会。其妻为才女谢道韫。 三子王涣之,善草书。自幼学习父亲书法,达到了形似的程度。有帖传世。涣之也参与了父亲王羲之主持的兰亭聚会。 四子王肃之,字幼恭,历任中书郎、骠骑咨议。参加过父亲王羲之主持的兰亭聚会,并有诗流传于后,只是不见其法帖传世。 五子王徽之,是兄弟中在书法上有突出成就者之一。 六子王操之,字子重。历任秘书监、侍中、尚书及豫章太守等职。其妻贺氏。贺氏祖父为当朝司空贺循。操之有宣之、慧之二子。 七子王献之,为兄弟中书法成就最高者。 王羲之惟一的女儿,不知其名,只知她成人后嫁给浙江余姚刘畅,生一子一女。子刘瑾,有才力,曾任尚书、太常侍卿等职。女刘氏,嫁谢奕之孙谢,生一子,就是著名诗人谢灵运。

王羲之和郄璿——古代才子佳人的幸福婚姻。

农村科学实验官网

信息技术时代

现代保健报

青少年书法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