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英起名宣恩处处是景聊聊宣恩古八景
据《宣恩县志》同治版记载,宣恩有“珠山晓翠”“贡水文澜”“洞伏双龙”“东关飞瀑”“吕寺晚钟”“仙女池清”“李溪层石”八处风景名胜,谓之“宣恩八景”。县志一书指出了八景所在位置,部分文字因书残不齐,暂缺,书文如下。
宣恩八景图
“珠山晓翠”---明珠山如珠联一串,因名俗号官山面宣署,三十六峰环列左右,春夏之交苍翠四合,洵奇观也。 郡志有群山环峙,亘绕前后之语。
“贡水文澜”---水自治西七里,龙洞中涌出,汩汩其来,四时不竭,其水清且涟漪,遴邑城而东注至忠建河长沙河与清江合流。
“洞伏双龙”---在施南里治西七里许,其源流有二,上浊下清合水分流滔滔不竭即贡水也。
“峰分三凤”---三凤山在东乡里治东南五十里,其山辉光掩映若凤之翱翔,然故名上有古寺在马土人记凤为峰。
“李溪层石”---溪中有石层累若浮图然餘详见古蹟。
“仙女池清”---详见古蹟(同“迹”)
“东关飞瀑”---在东乡里治东南六十里关在东门山上故名东门关石磴凡千五百级上有武庙,庙前为二仙崖,崖上有大石洞喷出瀑布飞落百余丈前任苏公洛於洛有千层石磴盘云矗百丈流泉赴壑喧之句。
“吕寺晚钟”---寺在署后山上......(书文缺失)
宣恩八景原文
以上是县志对宣恩八景的记载,关于“吕寺晚钟”、和“珠山晓翠”二景与施南土司还有一段不一样的故事。
施南土司是鄂西最大的土司。早年,施南土司皇城在椒园水田坝,皇城后面有个缺口叫倒插洞。传说当年土司无道,凡是土民娶新娘,土司享有三天初夜权。老百姓对势力强大的土司不敢硬抗,便联合起来将土司的龙脉挖断,在皇城后面山上,挖了一个如男人生殖器做缺口。自挖了倒插洞后,覃氏土司年年遭祸。明洪武年间,覃大胜聚众造反,朝廷派遣蓝玉领兵镇压,杀戮一千八百余人,覃大胜被押解京都问斩,皇城烧毁,施南土司被废除。明永乐年间,覃大胜后裔覃兴、覃忠、覃英等来朝,称“世系世职,洪武中废。今招蛮民三百户,乞仍旧”,朝廷从之。明永乐五年(1407 年),复置施南宣抚司,覃天富为施南宣抚使。覃天富当了土司王后,又在水田坝修了一座皇宫,住了两年总觉得这里风水不好,特别是皇城两边的池塘,无缘无故干涸了。有人说两口池塘是地脉龙神的眼睛,龙神的眼睛都瞎了,怎么还能居住呢?皇城需要重新选址。覃天富从贵州请来阴阳先生看地,阴阳先生顺着老祖山从西边一路查来,到了贡水河边墨达山下,只见一片紫气升起。此处后有少祖山,左有青龙,右有白虎,前面明堂地势开阔,近处案山似官帽,远望珠山如元宝。这不是修皇城的好地方吗?阴阳先生为施南土司皇城选址,因劳累过度倒在地下,一命呜呼。
施南土司皇城所在地
覃天富得到阴阳先生指点,把皇城从水田坝迁移到贡水河边。后来还在皇城后面的亭山修了祖师庙,早晚庙里传出洪亮的钟声,是宣恩八景之一,称之谓“吕寺晚钟”。
皇城右边的山峰弯延曲折,形似一只睡虎,土司在山上修庙,供奉白虎家神,取名白虎堡。因民间有过堂白虎是凶神的说法,后更名为猫儿堡。皇城左边的山峰形似一条腾飞的青龙,土司在山上建了寺观,取名青龙寺。远处珠山气势雄伟,清代民间捐资在山上修了七层宝塔,宣恩八景谓之“珠山晓翠”。
今日珠山
阴阳先生为土司选址看地,死后土司给予厚葬,埋葬在皇城西边,取名阴阳坡。又因西为酉,后改名酉阳坡。
皇城搬迁到贡水河边后,覃氏家族的确有了新的起色,从覃天富这代算起,土司王位又传了十二代,历时三百余年。到了清代雍正年间,覃禹鼎世袭施南土司王位。
(关注我了解更多恩施人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