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铸钢件

煤炭名字起名挥之不去的记忆77黑龙江双鸭

发表于:2025-10-21 10:21:40 来源:蜜蜂资讯

主编:于耀森

岭东跃进井的前世今生

迟仁达

岭东矿的名字已经存入历史的记忆,废旧矿区已经凤凰涅槃。

作为双鸭山的发源地,岭东矿曾经创造过许多辉煌,在它不可磨灭的众多印记里,跃进井是一个很具时代特征的印痕。

打开双鸭山矿务局局志,关于跃进井的记载只有一行字:1958年建设,无正式设计,1961年报废。1958年是大干快上,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拉开大幕之年,史称“大跃进”,也是跃进井名字的由来。跃进井存在的四年整五年头的时间里,共出煤约50万吨左右,是一个短平快矿井,为当时能源短缺作出了贡献。有一个人因跃进井的开采留下了一生中最难忘的岁月,这个人就是当时的井长,今年88岁的于明春。他给我们回忆了跃进井开采到消亡的全过程。

1958年,随着大跃进号角的吹响,为了增加煤炭产量,支援国家建设,岭东矿时任领导班子决定成立跃进井,资源是当时的土工程师赵把头(万德)在定国山南坡下发现的一块露头煤。这是一个因时间关系未勘探未报批的矿井,因此也没有正式设计,完全是按着摸石头过河的原则开采。1958年过完八月十五不久的一天,户口、工资、粮食关系已经开走,行李已邮出半个月,经组织研究决定准备好到北京煤炭干校上学的于明春,在家门口被矿党委书记赵祥堵个正着。赵书记笑呵呵地对他说:“矿长找你,到他办公室去一趟吧。”于明春来到矿长张文清的办公室,张矿长左说右谈绕了半天弯才把中心思想挑明,让于明春别上学了,到跃进井当大井长去:“栾孝先(井长)已经把跃进井组织起来啦,你把它接过来。”张矿长所说的组织起来了,就是先期组织两个大组破土动工,抓煤层往里探,看看有没有可采价值。于明春接手时,已经决定进行开采。于明春二话没说,第二天就走马上任。跃进井的煤层埋藏在定国山南北绵延的山梁底下,属于地表煤,埋藏深度几十米,煤层厚一米四左右,发育较好。井口选址在定国山南坡半山腰的东北角,亦即山梁拐弯处。建有两个斜井,一个出煤,一个通风。井长室、调度室、充电厂设在离井口百米左右的三座日本人盖的洋房里,这三座洋房是日本人在岭东掠夺开采煤矿时的火药库和看守房,一大两小,全部是红砖灰瓦白墙,俗称小白房,现为私有民居。在白房与井口之间,有一趟12间的石头房子,是跃进井的职工宿舍,是于明春指示乔左先领人建设的,后改为民居,称为大房子。小白房前面建有大片住宅,称水库矿建,矿党委书记赵祥、矿长张文清都住在这里,于明春和他们在一趟房。

当时的定国山满山遍布柞桦林,最小的有碗口粗,西坡脚下截安邦河水建了一座水库,取名岭东水库,后改东湖,现名南湖,是百里矿区最大的水库,消闲胜地。翻过山梁到东坡底就是岭东矿所在于明春接手后,迅速招兵买马,组织生产。时任跃进井党支部书记是石成文,副井长为杨殿明、罔殿臣,技术主任林树德,保健大夫刘长山,会计由赵粥时担任。跃进井迅速壮大,不久就达到300多人,最多时700人,十几个大组,平均每天出煤200吨到300吨,最高时达到800吨。于明春是个能人,有很强的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1959年,由于用人多,招工困难,于明春联系劳改队,在老四校(后为定国校),现在东湖小区4号楼附近开井出煤,称为跃进井二号井,并把它包给劳改队;在集中招工时,于明春及时联系当地商业部,为职工解决粮票、粮食关系问题。不等不靠,不给领导找麻烦。1959年末,矿务局王熙义局长代表市委慰问跃进井,奖励了两个能转的红灯笼,给全体员工很大鼓舞。

跃进井由西向东开采,地表起伏,地下煤层却是起伏不大,近于平巷。到1961年底,跃进井穿山而过,在原大车队向南100米处东西贯通,两处露头见面,标志着资源已采尽,随即宣布报废,跃进井纳入史册。1962年,于明春调任矿调度长。继任井长冯德先实际上已是留守状态,边边角角出点煤,都从东坡出口运出,西坡完全废弃了。于明春说,当年想把这条井巷作为东西通道,省得翻山越岭通勤,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

七十年代遵照“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不称王”的指示,岭东大挖防空洞,修建人防工程。废弃了近十年之久的跃进井巷道又获新生,人防工程基本按照原跃进井巷道建设,一直修到八十年代初期,现在的东门仍然是跃进井的东出口,西出口改在了小白房南100米处,较为隐秘。

跃进井留下了遗产,就是地下巷道,对老矿区改造,开发旅游产品或许是一处很好的资源。

妇女之友期刊

丝路视野

冶金管理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