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君王如何选立太子古代皇帝预立太子之谜
古代君王如何选立太子 古代皇帝预立太子之谜
预立太子是古代皇帝最为关心的事情,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废立皇后。预立太子由嫡长制发展到太子制,到清朝中期则创立了秘密立储制度,无非都是为了保证天下能够代代传承,不落到异姓人手中。 中国古代的封建王朝是“家天下”,除了极个别的情况以外,皇帝都将皇位和皇权在死后移交给自己的儿子。为了避免在发生突发事件时仓促传位,故而一般都事先选定一个皇子将来继承自己的皇位,这便是预立太子。
预立太子有两种形式。清朝以前,历代王朝在皇位继承上很多都实行嫡长制,嫡指正妻、皇后,长即长子,也就是由皇后所生的长子继承皇位。这里既有嫡庶之分,还有长幼之序,皇后所生的皇子地位高于妃嫔所生的皇子,妃嫔所生的皇子地位又高于宫女所生的皇子,同母所生的皇子中,长兄地位高于诸弟。
网络配图
由于众皇子不分嫡庶长幼,都有机会被立为太子,于是皇子之间便产生激烈的竞争,在父皇面前竭力表现出仁孝谦恭、勇敢睿智等操行,有时候这种竞争激烈到不惜互相倾轧甚至骨肉相残的地步。作为皇帝,有时是眼看着皇子们不顾亲情,虽然心痛不已但也无可奈何,因为只有经过激烈甚至惨烈的竞争脱颖而出的皇子,才是最有实力、最精明和最会玩弄手段的人,而皇帝的愿望无非是希望有这样的皇子将自己的江山代代传承下去。
清朝入主中原前,没有实行预立太子的制度,一旦皇帝去世,也不采用嫡长制或太子制,而是由王族贵族公推,选择一位众望所归的人继承皇位。入关后,清皇帝也研究了明朝及以前的汉政权预立太子的制度,顺治和康熙采用临终遗命的做法。到了雍正的时候,他鉴于先朝先代预立太子的各种经验教训,创立了秘密立储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骨肉相残的争储惨剧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