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璋为什么引狼入室招来刘备目的仅仅只是抵
刘璋为什么引狼入室招来刘备?目的仅仅只是抵御张鲁吗?
刘璋为什么引狼入室招来刘备?目的仅仅只是抵御张鲁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想必很多人看汉末群雄的历史,总有个绕不开的疑惑——为什么刘璋会引狼入室招来刘备?
对于军阀而言,军队与地盘岂不是与生命等价?将大量军资、军队交付刘备,还引之来自家地盘,这岂是一个心智正常的军阀?
这是乱世特有的疑惑,解答之前,我们先简单了解一下那个时代特有的规则。乱势的规则就是上下级的明文约束不再起作用,实力即主权。朋友间如是、兄弟间如是、君臣间亦如是,而刘璋的故事则生动地体现了这套规则。
图4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
而找到刘备其实是个偶然。
刘璋放眼天下,第一个想抱的大腿,便是曹操。不过彼时事业正值鼎盛的曹公对江湖小字辈刘璋并不很尊重,只是给了虚衔便不再加恩,并且让张松吃了几回闭门羹,这种轻蔑不仅激怒了刘璋、更激怒了外交大使张松。
张松在回程中遇到了与曹操同样名满天下的刘备,尚且屯兵荆襄的刘备显然要谦逊得多,好酒好菜招待、日日陪同交谈,恃才傲物的张松不仅下决心要拉刘备入川、更决心要投奔刘备阵营。
这便有了后来刘备入川的战役。
很显然,刘璋对自己的问题看得非常清楚,他知道以自己的水平无法驾驭益州的部下,同时也无法治理好益州的民众,更无法弥补益州内部不同派系间的裂痕。正是惊恐于日后再有第二张鲁、赵韪,所以才会拉拢强援进入自己的地盘,一方面挟外自重威慑内部不满,另一方面对刘备保持戒备。
图5 刘备入川 (攻取益州)
结果是下得一桌臭棋。
作为旁观者,诸葛亮对益州问题看得非常清晰,他在《隆中对》中说道:“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思得明君”这句话,用在刘璋的部下身上真的再合适不过了。
在刘备与之决裂、双方大军相抗之后,蜀中将帅的崩溃快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且不说一直作为内应忽悠了刘璋无数次的张松,蜀中宿将孟达一见到刘备便成了刘备的大将、谋臣法正一出成都便成了刘备的军师、据守成都门户绵竹的李严成了刘备的心腹大臣。这些人都是益州集团的骨干,他们兴高采烈地做带路党,其他人马哪里有什么抵抗力。
图6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
本欲拒狼、招来一虎。
刘璋打得算盘,最终打崩了自己,他算准了刘备强于张鲁、却算不准刘备比张鲁更渴望也更有能力夺得益州。其实这种“找代理人打短工”的模式在三国并不少见,有的相安无事——刘备屯兵刘表地界,直到刘表亡故也没有鸠占鹊巢;有的委身缓冲地带给人打短工——张绣屯兵刘表的宛城抵御曹操、张鲁;有的心悦诚服真心归顺——臧霸归顺曹操终身不叛。只是刘备相比于刘璋水准过强,召来他便显得自取灭亡。
更深层次,是刘璋本人的站位问题。他并非蜀川本土士族,因此信赖外来军民,或者寒门将领,集团内部人心离散非常严重,因此他更恐慌本土军民或其他士族将帅的反叛。张松掐准了他的痛处,屡屡告诉他“今州中诸将庞羲、李异等皆恃功骄豪,欲有外意,不得豫州,则敌攻其外,民攻其内,必败之道也。”使得他愈加亲近刘备,即使黄权、王累以命相谏也不听从——防的就是你们。
图7 张松(?-212年),字子乔
以刘璋为坐标,很容易看出曹操、刘备、孙权等人的水平之高,他们能驾驭鬼才虎将、能让派系林立的内部大都心悦诚服,甚至名声一到便让攻守之势逆转,本身就不愧乱世英雄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