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不韦的生平如何为何会被嬴政流放至死呢
吕不韦的生平如何?为何会被嬴政流放至死呢?
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中国战国时代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南)大商人,战国后期著名政治家,后位及秦相,在秦为相十三年。广招门客以“兼儒墨,合名法”为思想中心,合力编撰《吕氏春秋》,有系统性的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后为先秦杂家代表人物之一。
执政时曾攻取周、赵、卫的土地,立三川、太原、东郡,对秦王政兼并六国的事业有重大贡献。后因嫪毐集团叛乱事受牵连,被免除相邦职务,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下令将其流放至蜀地(今四川),不韦忧惧交加,于是在三川郡(今河南洛阳)自鸩而亡。
生平
吕不韦为卫国濮阳人,在韩国阳翟经商,因“贩贱卖贵”而“家累千金”。
前249年,秦庄襄王以不韦为相邦,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同年,东周君与诸侯谋秦,吕不韦奉命诛杀东周君,灭东周国。
三年后(前247年)秦庄襄王病故,嬴政继位,即后之秦始皇。嬴政年方十三岁,尊不韦为“仲父”。
吕不韦执政后,推行下列政策:开疆拓土,夺取韩赵魏大量城池,使秦国成功分割东方六国为南北部分,为统一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广纳人才,吕不韦广招门客,为秦国蓄积大量人才。加强基础建设,兴建郑国渠等水利工程,促进秦国农业生产。推行文化建设,招揽门客编写吕氏春秋,并公布于咸阳门市以彰显其权威性。
吕不韦常与太后私通,后因恐祸及己[3],竟以其一食客嫪毐,伪成宦官,献给太后,且甚得太后专宠,太后与嫪毐生下二子。
前237年,秦王政发现太后与吕、嫪奸情,不但有私生子,更传出秦王政也是为吕不韦之子。后先诛嫪毐,再毒杀母亲赵氏与嫪的私生子,并软禁母亲赵氏,却没有杀死吕不韦。
流放
前236年,秦王政将吕不韦流放于蜀。赐敕书一道:“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吕不韦不能自安,饮鸩自杀。
吕氏春秋
吕不韦生前“招致天下游士”,有鉴如荀况及其学生,都喜欢着书立说以名扬天下,吕不韦因而授意他的食客编撰《吕氏春秋》,写成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万言。书成之后,吕不韦自觉《吕氏春秋》已经包含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因此对该书充满信心,并将它公布在咸阳城门,上面悬挂着一千金的赏金,遍请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吕不韦声言若有人能对《吕氏春秋》增删一字的话,赏千金,竟无人改之,此即“一字千金”之由来。其实,之所以无人改之,乃惧怕吕不韦之权势,绝非无可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