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毛刺

古典文学名著太平御览周郡部卷十二全文

发表于:2024-01-24 10:18:08 来源:蜜蜂资讯

古典文学名著《太平御览》:周郡部·卷十二 全文

《太平御览》是宋代著名的类书,为北宋李昉、李穆、徐铉等学者奉敕编纂,始于太平兴国二年(977)三月,成书于太平兴国八年(983)十月。《太平御览》采以群书类集之,凡分五十五部五百五十门而编为千卷,所以初名为《太平总类》;书成之后,宋太宗日览三卷,一岁而读周,所以又更名为《太平御览》。全书以天、地、人、事、物为序,分成五十五部,可谓包罗古今万象。书中共引用古书一千多种,保存了大量宋以前的文献资料,但其中十之七八已经亡佚,更使本书显得弥足珍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周郡部·卷十二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剑南道

剑州

《图经》曰:晋安郡,《禹贡》梁州之域。秦之蜀郡。汉属广汉郡之梓橦县。

《华阳国志》曰:诸葛亮相蜀,凿石架空,为飞阁道以通蜀汉,即此郡。

《三国志》曰:邓艾伐蜀,自阴平县景谷步剑阁道,悬车束马,迳出油江而至广汉,是此地也。

《蜀记》曰:梓橦县有五妇山,一名五妇台。秦遗蜀美女五人。蜀遣五丁迎女,至梓橦,五丁蹋地,大呼,惊五女,并化为石。

《郡国志》曰:梓橦县北有华容,水则《蜀都赋》曰"却背华容"是也。

绵州

《十道志》曰:绵州,巴西郡。《禹贡》梁州之域。周并梁入雍州地。春秋战国,属蜀侯国。秦为蜀郡。汉广汉郡,令州即广汉郡之涪县也。

《九州记》曰:绵州之賨人,濮人,皆夷也。

《郡国志》曰:賨人劲勇锐气而善舞,故古有巴渝舞。

《蜀记》曰:左绵绯红,三川所尚。(绵州左绵郡县有小江,所染绯红於此水,濯后益鲜,人之所重。)

《宋书》曰:范柏年,梓橦人。明帝问:"卿乡有贪泉不?"柏年曰:"臣梁、益之地有廉泉、让水,不闻有贪泉。"帝嘉之,即以为蜀郡太守。(廉,让水,在昌期县。)

《郡县志》曰:神泉县,有泉十四,甘香异常,锢疾饮之即差,故曰神泉。

《汉书·志》曰:涪,属广汉郡。有孱亭。莽曰统睦。劭曰:涪水出广汉,南入汉。

普州

《十道志》曰:普州,安岳郡。《禹贡》梁州之域。汉武十三州,在益州之部。今州境则汉之资中、牛鞞、垫江,后汉之德阳等四县。

雅州

《十道志》曰:雅州,卢山郡。《禹贡》梁州之部。汉武十三州,在益州之部,即秦严道县也。

《蜀记》曰:秦灭楚,徙楚严王之族於此,故谓之严道。

《汉志》曰:严道,属蜀郡。邛来山,邛水所出,东入青衣。王莽曰严治。

《郡国志》曰:汉源县有离崖,即蜀守李冰所凿离堆,即古雅也。

又曰:严道县有九折阪,即王阳回辔之所。

泸州

《十道志》曰:泸州,泸川郡。《禹贡》梁州之域。春秋战国时,为巴子国。秦属巴郡。汉属犍为郡。

《汉志》曰:江阳,属犍为郡。

《十道志》曰:泸州,本汉江阳县地。

诸葛亮《出师表》曰: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茂州

《十道志》曰:茂州,通化郡。《禹贡》梁州之域。本冉駹国,汉以为郡。

《史记》曰:南越破后,冉駹等皆震惧,请臣置吏。以冉駹为汶山郡守。

翼州

《图经》曰:翼州,临翼郡。秦之土地与益州同。二汉属蜀郡,本汉之蚕陵也。

《汉志》曰:蚕陵,属蜀郡。王莽曰步昌。

当州

《十道志》曰:当州,江源郡。《禹贡》梁州之域。周为雍州之境。

《后周书》曰:天和元年,雁门公纥干略於此讨浑胡,因置同昌郡。

悉州

《十道志》曰:悉州,归诚郡。《禹贡》梁州之域,古西羌地。

《图经》曰:唐显庆三年,割当州三十里左封县,界内有悉唐川,因立为悉州。

静州

《图经》曰:静州,静川郡。土地与当州同。唐永徽四年,置静州于唐县,以理夷落。

拓州

《图经》曰:拓州,蓬山郡。土地与当州同。唐显庆三年,于此置拓州。取其开拓封疆为名。

恭州

《图经》曰:恭州,恭化郡。北接土蕃,土地与当州同。唐显庆中,置恭州。取恭慕王化为郡之名。

维州

《十道志》曰:维州,维川郡。

《蜀志》曰:姜维、马忠督将军张嶷北讨汶山叛羌。即此也。

《图经》曰:武德中,白苟羌首领以地内附,因於羌故维城置维州以领之。

奉州

《图经》曰:奉州,云山郡。本蛮夷之地,南接土蕃,为夷落之极塞。武德中,羌夷内附,因立奉州。取其奉顺王命为名。

巂州

《十道志》曰:巂州,越巂郡。本益州西外夷,汉初为邛都国。

《史记》曰:西南夷滇以北君长十数,邛都最大。

《汉志》曰:越巂郡,武帝元鼎六年开。莽曰集巂。属益州。应劭曰:故邛都国也。有巂水。言越以此水彰休盛也。

《九州要记》曰:巂之西,夷人身青而有文如龙鳞。

《博物志》曰:越巂国有牛,稍割取肉,经日必复生如故。又《玄中记》曰:割而复生,名曰及牛。

《十道记》曰:越巂有泸水,四时多瘴气。三四月间发,人冲之立死。非时,中人多闷绝。唯五月上伏即无害。故诸葛亮征越巂,上疏曰:"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又《地记》曰:今昆明道渡所,见有武侯道在。

又《十道记》曰:水浚而巉石,土人以牛皮为船,方涉津涘。

《九州要记》曰:台登县有奴诺川、鹦鹉山,黑水之间,若水出其下。即黄帝子昌意降居若水是此。

《汉志》曰:旄牛,属蜀郡。鲜水出徼外,南入若水。若水亦出徼外,南至大莋。(旄牛,即今台登县。)

姚州

《十道志》曰:姚州,云南郡。盖夷越之地,亦为滇王国。汉武开之,置益州郡。有滇池泽。后因为益州之云南、弄拣二县也。

《汉志》曰:益州郡,武帝元封二年开。王莽曰新就。故滇王国也。有滇池大泽,又有弄拣县焉。

《华阳国志》曰:滇濮、勾町、夜郎、叶榆、同师巂唐侯王国以十数。编发左衽,随畜迁徙,莫能相御。楚顷襄王遣将军庄蹻溯沆水,出苴兰,以伐夜郎;而秦夺楚黔中地,无路反,遂留王之,是为庄王。

黎州

《图经》曰:黎州,洪源郡。汉为沉黎郡。宋、齐以来,并为沉黎郡。后周破羌夷,立黎州。

龙州

《十道志》曰:龙州,江油郡。秦、汉至魏,不置郡县。

《魏志》曰:景元四年,诸军征蜀,邓艾自阴平行无人之地七百馀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险难,艾以毡自裹,转推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油。即此地也。

《周地图经》曰:江油帅杨、李二姓,各自称藩於梁。至后魏武帝得其地,置江油郡。西魏於此立龙州。

松州

《十道志》曰:松州,交川郡。《禹贡》梁州之域,又为雍州之域。秦、汉,诸羌居焉。

《图经》曰:郡有甘松岭,因以名郡。

《山海经》曰:甘松岭,亦谓之松桑岭,江水发源於此。

《江源记》曰:平康县有羊肠岭,大江发源之所。

嘉州

《十道志》曰:嘉州,犍为郡。《禹贡》梁州之域。汉犍为郡之南安县。

《史记》曰:汉武使唐蒙伐西戎,得夜郎国,遂立犍为郡。

《汉志》青衣,属蜀郡。顺帝改名汉嘉。

《十道志》曰:周武保定元年,於此置青州,遥取汉青衣县为名。宣政二年,改为嘉州。

《华阳国志》曰:青衣有沫水。

《汉志》:蜀李冰凿离塠,避沫水之害。又《益州记》曰:青衣神号雷塠庙,班固以为离塠。

《益州记》曰:峨眉山两山相对,望之如峨眉。

简州

《十道志》曰:简州,阳安郡。《禹贡》梁州之域。汉犍为之郡牛鞞县地。

《华阳国志》曰:牛鞞县,有阳明盐井。今在郡北十里。

《九州要记》曰:简州,在赤水之北。(今有绛水,在州南。)

《周地图记》曰:晋义熙末,刺史朱龄石率建平人征蜀,仍於东山立金戍。后魏平蜀,改为金水郡。

陵州

《十道志》曰:陵州,仁寿郡。《禹贡》梁州之域。汉犍为郡之武阳县东境也。

《郡国志》曰:昔张道陵於此得盐井,祠玉女於井内,因谓之陵井。郡因井得名。

《益州记》曰:郡有东隅,三山相对,去陵井百里。

《郡国志》曰:有鼎鼻山,周之九鼎,沦一於此,故后人往往见鼎耳,因名之。

又曰:郡有朝女山,昔有朝祖女於此山得道,今足迹尚存,故名朝女山。

眉州

《十道志》曰:眉州,通义郡。《禹贡》梁州之域。犍为郡之武阳南境。

《周地图记》曰:梁武帝太清二年,武陵王萧纪开通外水,立青州於通谊郡南安县北。后魏二年,平蜀。三年,改青州为眉州。(用峨眉山为名。)

《蜀记》曰:秦惠王使张仪、司马错伐蜀,蜀主开明拒之,不利,退至武阳见获。(彭山县即其地。)

《郡国志》曰:青城县当羌蜀之要,汉武使唐蒙破西南夷,路即始於此。

荣州

《十道志》曰:荣州,和义郡。《禹贡》梁州之域。汉为南安县地,属犍为郡。

《九州要记》曰:和义郡,古夜郎之地,有成都市。汉武中时,南中令使通僰道无功,唐蒙因杀之,令曰:"恨不见立成都市而死!"蒙即立市如成都以杀之,故曰成都市。

《益州记》曰:旭川县有马鸣戍。汉刺史韦枝夜过此地,有神马嘶,汉中马皆嘶以应之,故以此名戍。

《蜀记》曰:昔有女人於溪浣沙,有大竹流水而触之,因有孕。后生一子,自立为王,因以竹为姓。汉武使唐蒙伐牂柯郡。竹王因有此地,人不忘其本,立竹王庙祀之。

资州

《十道志》曰:资州,资阳郡。《禹贡》梁州之域。汉为犍为郡之资中县地。

《周地图记》曰:后魏废帝二年,於武康郡之阳安县置资州。(阳安在今州北简州界。)

《郡国志》曰:内江县有水深百丈,实群川总会之所。

戎州

《十道志》曰:戎州,南溪郡。春秋僰侯国。秦惠王破滇池,始通五尺道。汉武得蜀,故使唐蒙理道於此,而破牂柯,即此道也。后为僰道县,以属犍为郡。

《郡国志》曰:南溪县西三十里有鱼津,津南有鸳鸯坼。

《益部耆旧传》曰:僰道有张真者,娶黄氏女名帛。真因乘船过江,船覆没,帛求夫尸不得,自沉於水,积十四日,乃抱夫尸出於滩下,故名鸳鸯坼。

前卫版面费

中国物流与采购编辑部

内蒙古煤炭经济

包装世界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