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而愈出的运动观
动而愈出的运动观!
老子在很早就强调动而愈出的运动观,即有氧运动,有氧运动的方式很多,如跑步、跳绳、舞剑,做健身操等等。还有一种运动量比较小,很安全,适合老年人,就是朗诵、唱歌、唱戏。
老子认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就是说万事万物包括人类都是由阴阳物质结合而成的,要达到健康状态,必须阴阳调和。要达到阴阳调和,必须要有气的冲动。这同中医学的观点是相吻合的。比如地球生态系统,如果没有大气层中气的冲动--风,雨水就不会均匀分布,就容易发生旱灾、水灾。人体要健康,必须要精气的冲动,气冲阴阳可调和。那么如何让精气冲动起来呢?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课说:“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这就是说天地之间的人,就象一个大风箱。精气在人体这个大风箱中是如何运行的呢?“虚而不出”,精气的运行是虚静而不屈服的,就是指精气在人体内运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多数时是感觉不到的。而且没有任何东西能使它屈服。换句话说,精气的运行不会屈从于人们的命令。你让它向东,它不会向东;你让它向西,它不会向西。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上个世纪末,一种风靡全国的群众性健身运动,认为意念可以调动精气的运动。这是不符合老子的养生观的。“动而愈出”,震动得越快,出得越多。老子认为人身这个风箱运动得越快,精气出动得就越多。据上我们可以看出,老子认为运动可以让精气冲动起来,精气冲动可调和阴阳平衡,有益健康。这同现代医学及运动生理学的观点是相符的,这种运动健身观是一种唯物主义的健身观;是同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实践相符的--真正长期对人体健康有效的健身方法还是运动,这同“认为意念可以调动精气运行”的唯心主义健康身观是截然不同的。比如我们身上发冷,出去跑十分钟,多数人身体就会发热。这是由于运动了调动精气运行,人体气血循环加速。如果相反,坐下来用意念调动,可以肯定多数人身体不会发热。这就是两种健身方法的差别所在。所以认真学习老子的唯物主义养生保健观,有益于批判“****”这类邪教的唯心主义养生观。
那么老子提倡的运动是一种什么运动呢?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课中说:“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神。”天下的圣人,用呼吸之气来为天下人振作精神。可见老子提倡的是一种有氧运动。这同现代生理学--“有氧运动是一种最好的运动健身方式”的观点是完全相吻合的。长期坚持有氧运动,有什么好处呢?老子接着说:“百姓皆注其手足,圣人皆孩之。”长期坚持有氧运动,可以调动精气贯注到每个人的手足,圣人都象小孩一样高兴。手足是人体的末梢部位,精气连最远的末梢部位都能贯注到。可想而知,人民的身体就相当健康了。所以圣人就象小孩一样高兴。
有氧运动的方式很多,如跑步、跳绳、散步、打拳、舞剑,做健身操等等。还有一种方式,运动量比较小,很安全,比较适合老年人,就是朗诵、唱歌、唱戏。这是一种有氧运动,但长期被人们忽视。老子说:“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在吸气之前,必须加强肺部张力。长期坚持朗诵、唱歌,有益于加强肺部张力,增加肺活量,比散步之类的有氧运动效果更好。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如果我们将党的政策、文明用语、市民公约、名人名言、历史故事等编成三字诀、五字诀等朗朗上口的歌诀,教给群众反复朗诵、歌唱,即锻炼了身体,又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记忆力,还教育了群众,宣传了党的政策。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当然任何一种健身运动都必须适量,精气运行过度,对身体也不好。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八课中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朗诵、唱歌多了也不好,应该保持适中。
- 上一篇:大脖子病有哪些症状大脖子病的病因
- 下一篇:半月板损伤能够自愈吗半月板损伤的表现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