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篡位的时候东吴的孙权在做什么呢
曹丕篡位的时候,东吴的孙权在做什么呢?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北方的一代雄主曹操抱憾离世。曹操非常务实且很有远见,他掌控朝政多年,却迟迟不肯登基称帝,就是担心在时局不稳的时候贸然篡位会成为众矢之的,从而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和掌控的实权。
而曹丕接位之后跟他老子的做法就完全不同了,既要实权又要名正言顺地俯视天下。因此,经过将近一年的准备,终于得偿所愿圆了当皇帝的梦,在这一年的冬天威逼着汉献帝禅位,在洛阳登基称帝,建立了曹魏政权并改元黄初。
刘备跟曹操谋斗了多年,相互之间攻伐征战互有胜负。对于曹操之死,刘备既喜又悲,因此还特意派出使者前去调研。可就在不久之后,刘备又得知曹丕篡汉称帝的消息。于是他高举着匡复大汉的旗号,在巴蜀众多文臣武将们的簇拥下,于公元221年四月在成都建立了蜀汉政权,登基称帝并改元章武。
不过在这个时候却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三国之中的两位雄主也都先后建国称帝了,东吴的孙权却没有动静,那么他在干什么呢?
从这段对话当中也能看出来,孙权已经明示了文武百官,向魏乞和只不过是一时的权益之际,最终还是要走上征战的道路上来的,千万不能在这个时候掉以轻心。
孙权向曹丕乞和归顺,为了表示诚意不仅派出了使者亲自前往拜见,而且还将在荆州解救出来的于禁等将领一并送回。对于孙权的乞和,曹丕也很快给予了回应。他以魏国皇帝的名义给孙权下了一道诏书,册封孙权为吴王、大将军、荆州牧等等。
不过,孙权根本没有将这些赏赐、册封之类当成一回事,这只是表面文章做给外人看的。曹丕的诏书下达后,孙权召集群臣开会,商议要不要接受册封。当时有很多人提出来不应该接受魏国的册封,应当自称上将军九州伯来统领东吴。但孙权却说:“九州伯这个称呼,在以前的君主当中就没听说过。再说了,当年刘邦不是也受了项羽的册封成为了汉王吗?这只是权宜之计而已,又没有什么损失。”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孙权的目的只有一个:积蓄力量、等待有利时机,为之后建国称帝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