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为何不能收复燕云十六州什么原因导致的
北宋为何不能收复燕云十六州?什么原因导致的?
大家好,说起燕云十六州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燕云十六州这个问题,从头到尾贯穿了整个北宋王朝,虽然最终这个问题由北宋联合金国一起灭了辽国得以解决,但是北宋也就此灭亡了,北宋这一朝,都未能实现收复燕云十六州的目标。
对于北宋为什么不能收复燕云十六州原因,有的主要说是北宋末期政治腐败、军队战斗力差和外交失策的原因。有的则是认为是辽国的游牧生活方式让辽国的军队少而强悍,更多的是说北宋削弱武将的权力、 遥控指挥、用人不当等造成北宋虽然军队庞大,但是却很弱小的原因,那么究竟是什么的原因导致这样的结果呢?
地理位置导致辽国占据有利地形,形成有效的联防屏障,使北宋军队无法突破北上。
“燕云地区”一直都是中原地区防御北方少数民族入侵的重要屏障,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就在各国的边防上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后来由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便发动全国劳力,把当时背靠北方国家边境上的长城连接起来,就形成了现在的万里长城,这万里长城在冷兵器时代,对于阻止以骑兵为主的北方少数民族的进攻十分有效,燕云地区处于长城一带,占据燕云地区就等于是拥有了长城这道屏障,虽然后来的朝代也有少数民族的边患问题,但是这些进攻中原的北方军队很少是通过长城的大规模进攻的。
辽国(契丹)的起源是东北地区的游牧民族,特点就是逐水草而居,兵强马壮。军队主要以骑兵为主, 辽国(契丹)早就有入主中原的想法,辽太祖就很想要控制燕云十六州天险,从而南下掌控中原地区,但是由于有燕云天险在,一直都没有办法成功。
大家都知道,辽国最初就是以游牧为生,十分重视养战马,还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辽国的官方养马机构,长达两百余年的历史,这在游牧政权的历史上是少有的,而且,因为辽国是传统的游牧民族,对于养马有着充分的经验,辽国养的马不仅数量多, 而且还品种优良,苏颂就曾经称赞过“终日驰骋而不困乏”。虽然北宋也有专门的养马机构,但是各种原因导致,这些机构养出来的怎么能和辽国养的相比较。
当辽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国内又平稳没有叛乱,在加上战马从各个方面都要比大宋强,这种时候其实宋辽的国力都是相差无几的,隐约之间辽国还更胜一筹,加上大宋以步兵为主,步兵战斗力本来就比不上骑兵,这种情况之下,能守住就很不错了。
自从辽国占据燕云地区之后,北宋想要收复,必须从辽阔的河北平原进攻,这无疑加大了难度。而且在宋太祖赵匡胤的时候,因为需要的原因和辽国签订了和平条约,还为了防止北宋重蹈后周被夺权的覆辙,开始抑制武将的权力,重视文臣。辽国获得了燕云地区,实行“因俗而治”的政策,采取的政策得到充分的施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增加辽国的实力。加上军事上又训练兵马,积极备战,防止北宋进攻,进一步的巩固了对燕云地区的统治,这种种因素就导致北宋在争夺燕云地区一直失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