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没领过军队打过仗他军事能力为何那么牛
韩信没领过军队打过仗,他军事能力为何那么牛?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韩信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项羽和韩信都是秦末汉初著名的军事将领,然而他们在垓下之战以前从来没有直接交战过,也正是在这一战中,韩信与刘邦、英布合力围剿了项羽。
韩信的确是帅才,以带兵“多多益善”而闻名,很自然的都会认为韩信能赢,全凭军事实力,其实并非这样,主要原因就是,韩信了解项羽,并且深入研究过,而项羽却不懂韩信,没把韩信放在眼里。
当然,项羽也不是简单的一介武夫,尽管现在关于项羽的资料很多,历史却对项羽有两大误解,第一个是,以往很多人认为项羽是“力能扛鼎”,是有勇无谋之辈,其实项羽是天生的军事战略家,在秦末一系列的军事行动中,都可以看出项羽的军事实力;第二个误解是,有人认为项羽前期能够取得胜利是因为运气,是瞎猫撞到死耗子,打仗这个东西很难保没有运气的成分,但是将所有的胜仗都归结于运气,这就扯淡了。
这一点表现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上,通过迷惑对手,达到从侧面迂回的战术目的。
这也体现了韩信军事思想最大的特点,那就是在作战时喜欢“出奇制胜”,尤其喜欢“诱敌深入,然后进行包抄”,这种围歼战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多包少,“多多益善”就是这么来的。
项羽与韩信代表了中国古代军事的两种发展方向,项羽更像是推崇硬碰硬的打法,以勇武来取胜,而韩信则更多地使用阴谋诡计,出奇制胜。
最后的结局是显而易见的,中国军事史上更推崇韩信,而摒弃项羽,结果就是韩信在军事上的造诣被捧为神话,而项羽却被当作有勇无谋这样的反面教材。
军事领域的内容我也写得不少,我一直有一个想法就是,也许韩信的军事思维更适合农业文明,比如东汉末年的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都是借助天险,然后一把火就打败了对方。东汉末期的战争,应该是将“出奇制胜”这种军事思想发挥到了巅峰水平。
但是为何在三国之后,中原王朝很少能够抵挡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冲击呢?是不是过分强调这种“出奇制胜”思想,不喜欢硬刚,结果导致我们在打仗的时候缺乏勇武的精神呢?
其实,出奇制胜的思维可以有,但是绝对不能抱有侥幸的心理,而是应该踏踏实实,做好两手准备,不止会打奇仗,也要敢打硬仗,敢于跟敌人硬碰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