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原本最有机会统一天下赵国最后为什么会
赵国原本最有机会统一天下 赵国最后为什么会败给秦国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赵国和秦国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赵国可以称得上是后期战国七雄中,除秦国外,最有可能统一六国的国家。他们因为通过兵制改革,拥有了一支强大的骑兵,有了当时最先进的战术打法。而且,他们文有蔺相如、赵胜,武有廉颇、李牧,可以说一时人才济济,别的国家很难望其项背。同时,他们在改革兵制以后,确实很快就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西破楼烦、林胡,北灭中山,开拓出上千里的土地。而且,还有个此消彼长的过程,魏国、楚国相继衰落,齐国不思进取,韩国、燕国则濒临灭亡。
(赵武灵王剧照)
二、主观因素。
赵国最后没有统一六国,除了客观因素外,也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主观因素。
其一,赵国没有进行制度改革。
赵国实行“胡服骑射”,进行了军事改革。但是他们却没有进行制度改革,没有和军事改革配套起来。
赵武灵王晚年的时候,由于继位问题,造成了后代的争斗,他本人也被饿死。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根本的原因,就是赵武灵王没有进行政治改革。当时的战国,正在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加强皇权,是这场政治改革的核心。但是赵武灵王却实施分权制,想把王位给儿子,让儿子镇守国内,自己一心一意打仗。这样做,一下引起了儿子们对权力的争夺。而到了最后,赵武灵王又想把失去的权力夺回来。因此,这么一闹腾,最后搞得一团糟。
没有像样的政治改革,同时也没有其它制度改革。赵国还是老样子,根本就无法支撑它的南征北战。
而秦国从“商鞅变法”开始,是一系列的全国性改革,涉及到军事、政治、社会各个层面。改革做得非常彻底,这是赵国无法比拟的。
其二,赵孝成王急于求成而失败。
赵国失败的最大节点,无疑是“长平之战”。长平之战,让赵国损失了45万人,以至于大伤元气。从此失去了和秦国较量的本钱。
这场仗的失败,有赵括“纸上谈兵”的因素。不过,根本的原因,还是赵孝成王急于求成。就当时来说,他还根本就不具备和秦国争霸的能力,当时他就应该韬光养晦。在上党郡提出想归附赵国的时候,他就不该贸然答应。不答应,他就不会被迫和秦国作战,被迫押上全部的军队和国力来打这场仗,最后出现断崖式的变弱。
总之,赵国无法实现全国性的统一,是历史的必然,是无论如果,都无法改变这个事实。
(参考资料:《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