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里都有什么生活常识呢一件小事掌握大学这
下午一位学生来到办公室,看来是有什么急事,急匆匆的走到我面前“老师,我的一卡通丢了,里面还有不少钱”,我有些不悦的说:“一卡通丢了就去一卡通服务中心,找我有什么用?”“那一卡通服务中心在哪里?”我猜到学生就是这句。“9号楼1楼自己去找吧”。
这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大一大二的学生身上,辅导员确实应该帮助学生去解决的事情,但如果发生在大三大四学生身上就应该考虑一下是不是学生自己的原因了。诸如此类,还会遇到如何补办学生证,医保报销等等问题。可能也是年龄大了,记忆力衰退,有的事情确实程序繁杂,需要学生要跑很多地方。(由此可见,一站式服务中心的优势了。)
人作为社会性动物,自然要接受和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数字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这种社会性更加明显,常识性的东西在不断的更新,可以想象出来的是一位没进过城的农村老人,可能在城里寸步难行,这种以支付方式为代表的数字鸿沟在今天尤为明显。
就像最近在陪小朋友读绘本一样,《不要跟陌生人走》、《爸爸妈妈不在家》等等,作为常识,这是小朋友们应该知道和掌握的,并且对小孩来说确实有用的。 而作为成年人,在工作中,需要了解的工作常识,如单位部门的职能等,在生活中还需要了解很多生活常识,老百姓关心衣、食、住、行、教育也是我(们)关心的常识。
做一个有心人
就像作为大学生,除了要了解学校里的衣食住行、学习有关的常识,随着社会性增强,一些社会常识也需要了解,如医保等等。更关键的是做一个有心人,每一位学生都应该主动关注与自己有关的诸如上述的事情,很多事情都是有源可溯,像学生证、医保卡等一些事情不止一次两次提到过,但我相信还是有一部分学生仍然不清楚,其实很多事情看似与大家都无关,但是在紧要关头能给自己带来很大帮助。
在给学生建议的时候,尤其是新生,应养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发出的问题,辅导员没有第一时间回复,大家应该更多通过自己的办法去解决问题,通过班委,同学,朋友,也可以翻看班级群消息,很多的消息都在自己的班级群曾经发过。还可以翻看《学生手册》。
对今后工作的经验启示:挑选优秀的班委,同时一定强化班委的担当。很多这些常识的事情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用到,或者说一年半载才用一次,很难记得清清楚楚,就像我们班里公积金贷款一样,具体流程并不会熟记心里,这时候就显示出班委的重要性了,如学习委员就应该了解补考、重修的程序、时间等事宜,生活委员就应该了解学校查宿舍的时间,以前毕业的化工专业的班长就是典型,很多事情班长就能搞定,更关键的是班长也是个“百事通”,什么事情都知道,称得上“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学生也更加乐意找班长帮忙。
生活的精彩从来都只青睐于那些时刻准备着的人,不苛求能了解所有常识,但至少对自己有关的事情应该熟悉,或者自己能想到解决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