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共鸣的生活小常识吗知乎口腔共鸣知识归纳
1.口腔控制+呼吸控制+喉部控制+共鸣控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环环相连不可分割,保证它们协调一致、互相支持。(喉腔是喉元音发出后,经过的第一个共鸣腔,播音发声时,喉头要放松)。
2.发音体之间的共振现象叫做共鸣。
通过腔体共鸣会起到一个美化声音,丰富音色,扩大音量的作用。
共鸣的实质是“腔体—中空(口腔圆的)---共振----放大”
3.播音发声的共鸣特点:以口腔共鸣为主,胸腔共鸣为基础的声道共鸣方式。
播音发声时的共鸣控制首先体现在“发声状态上,保持积极的状态,以便使共鸣腔尤其是口腔,舒展积极。”
4.喉部以上:咽腔——后咽壁(在发声过程中要保持积极正直,保持一定的坚韧度)
口腔——运动最灵活、最复杂的腔体——形状对共鸣有重要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共鸣腔体(提打,挺,松、咬子器官力量集中)
鼻腔:
头腔:
咽部以下:胸腔——扩大音量、增加泛低音、使声音听起来洪亮、浑厚、结实。(两肋撑开,保护胸腔积极状态)
5.每个腔体共鸣的优点:
胸腔共鸣:深厚宽广。
咽腔共鸣:软腭积极,软腭挺起一改善鼻音很重,发粘发腻的声音
口腔共鸣:响亮圆润、集中饱满(传话人,亲切,朴实大方:干净明朗)
鼻腔共鸣(不常用):前鼻后鼻,鼻音过多→声音不干净 感冒声音不通畅。
头腔共鸣(不管用):美声、民族声乐,华丽、高,不适合人际传播中的产音。(好比尖叫音)。
练习:
1.发a,声音往下绕,往下走,胸部震动。(不压喉,不挤喉)或是发哼鸣——胸腔共鸣。
2.发a,螺旋音往上走。——头腔共鸣。
3.蓝蓝的天上(口腔),白云飘(头腔)白云下面马儿跑(胸腔)。
4.声挂前腭:从丹田发力,音从咽腔沿到软硬腭的中纵甩出去,直到硬腭前端。——从腹部(丹田)打出去。
多练象声词:吧嗒嗒,滴溜溜,咕隆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