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生活小常识指导要点托儿所幼儿园小学初
幼儿园与义务教育阶段应全面推进个性化教育
前面讨论过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问题是中美贸易战对我国出口经济的巨大冲击,房地产业发展透支了居民未来现金流,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投资收益减少使企业投资意愿和能力缩减,三者共同作用致使需要大学生的就业岗位总体减少。
现在,国家想了许多办法促进大学生就业,如研究生扩招,公务员扩招,支持企业家投资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不过有人认为青年人结婚率大幅降低,新生儿出生率降低使妇产科大量裁撤,幼儿园大量关闭,小学校在停止招生,因此很多地方在同步减少小学、初中学校数量。加上疫情几年使网课非常火热,不少人在说网课可以代替教师职业。网上很多人也在说教师职业面临着被淘汰的危险。这种观点十分片面。
其实,对于托儿所、幼儿园、小学初中阶段的孩子来说,正确的陪伴、教育应该饱含着足够的浓浓的爱意。
足够的浓浓的爱意首先应该提供足够数量的有爱心的人,父母亲人是第一位的,但留守儿童、流动儿童这方面欠缺很多,父母亲去工作挣钱了或父母离异了,爷爷奶奶老了,管教能力不足了。这时,最可靠的少年儿童陪伴机构和人员变成了学校和老师。城市里父母双方都上班,部分家庭对托儿所、幼儿园的需求很大。如果从托儿所到初中毕业(有些地方已经开始普及高中),都实行小班制,政府给予每个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校更多开办补助,给予每个小孩子更入所入园入校补贴,让更多大学生去托儿所、幼儿园尤其是小学、初中工作,应该可以更好地照顾小孩子们。可以要求老师们更多关心孩子的思想和日常生活,包括星期六、日可以安排老师轮值,更细心去保护、照顾每一个孩子,特别是那些缺少家人照顾的留守儿童、流动儿童。
其次一个重要的改革应该是学习方面的走班制。最近大家吐槽取消快慢班的严厉政策。其实真应该取消快慢班,快慢班虽然在班级间区分了学生层次,但在学校、在整个社会却人为分层了,慢班孩子受到的伤害可能终生难以释怀,为社会撕裂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而实行个性化的走班制却能够较好地解决学生在不同学科之间的快慢问题,比如语文、数学、外语等各年级各学科都可以设提高班(慢班)、普通班(正常水平)、高级班(快班),每个学生不同的学科在不同层次的班级学习,学生成绩保密。即使成绩差一些的学生也可能有的科目进入高级班,学生的自尊心、学习兴趣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可以比较长期的维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样的制度需要更多的小班,更多各科的老师。现在许多大城市条件好的中小学已经这样做了,但乡村中小学可能老师缺少、经费不足,难以支持这种制度。
第三是大量开设兴趣班、兴趣课,尤其是乡村或城镇以留守儿童、流动儿童为主的学校要大量开设适合不同孩子的不同兴趣班、兴趣课,力争让他们在学校有开心学习的项目,有获得自尊的机会。许多差生实际上开始可能只是成绩差,然后被批评被冷落甚至受到歧视,逐渐地和学校和老师离心离德,渐行渐远。在受到不良思想观念、情绪和性格的影响下,慢慢就成为反抗学校、老师的“英雄”。家人干预不及时或干预力量不足,他们又年少易冲动易走极端,最后可能就真的从言语到行为变成了对抗老师、学校的学渣甚至是害人害己的小霸王,干出什么出格甚至严重违法犯罪的事情都有可能。这种小孩子如果有合适的兴趣班、兴趣课让他们在学校安心学习,佩服一两个老师。那么这一两个老师教育好他们的机会仍然存在。
第四,网络课堂对幼儿园中小学生的教育大多数情况下没有效果。一些专家从理论上论证了网络课程可以实现个性化教育,但是,所有陪伴过孩子与学生上网课的家人、老师都知道,如果没有极强的自控能力、没有很好的基础,网络课堂的学习效果极其有限。何况人在儿童少年时期,正是需要家人、老师细心周到的陪伴才能养成良好的自控能力。
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缺失相对比较严重,少数父母亲属于努力不够,尽父母之职父母之责不够,但也有部分父母亲人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首先还是要挣钱养家糊口。这种情况下增加学校力量加强幼儿园中小学对孩子们的保护和教育,应该利民利国,也是人民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第五,个性化教育是AI时代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今天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培养青少年的“人”的特点和能力。人区别于“智慧机器人″的特点是什么呢?是人的正确的思想观念,人的良好的道德法记意识,人的爱心与情感,人的良好的性格,人的创新创造的能力和人的智慧。没有家人、老师和长辈们长期的陪伴、熏陶和教育,人如果只是从网络、网课里吸收知识和观念,如果只是依赖“智慧机器人”行走于社会,那么许多人尤其是身心不成熟、心智不健全的未成年人或青年人,一定会在人的特点方面出现这样那你样的问题。
在幼儿园中小学全面实现个性化教育,近可缓解大学生就业,长远可促进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