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妈养娃记录怎么写好养娃记
2年前,我孩子出生了,我也成功的晋升为父亲,说说这两年以来的养娃记录。
先说说自身条件,本人结婚比较晚,31岁结婚,33岁当父亲。西北五线小城市,在结婚时,婚房贷款已经还完,有车贷,一切还算比较顺利。
媳妇是独生子女,怀孕后,也特别小心,就连当时确定怀孕,都是去医院花300多块检查费用才确定的。(因为媳妇不相信验孕棒)
医院检查完之后,说是孕酮值低,又开针,打针保胎。(这个我也不确定是不是医院为了增收)
在社区医院建立完档案后,就是各种孕检,作为第一次当准父母的我们,也比较小心,所有的孕检一样不落下。(孕检有些会不会没有必要,或者是医院为了增收,今年人口都负增长了,孕检是否可以免费)
一直到8个月了,我们孕检从来没有问过,或者是侧面打听,过胎儿性别。(这个想吐槽一下,都8个月了难道我们还会人流了,这个时间点医生应该主动告知胎儿性别,可别拿着禁止胎儿性别鉴定那条规定压人)
到医学认定的“足月”时间后,媳妇第二天就开始暴力走动,暴吃暴喝,终于在第三天,把宝宝折腾出来了。孩子出生了,我的车贷也还完了(比预产期提前15天,我家孩子是我身边亲戚朋友孩子在内,孕期最短的)
在妇幼保健院一切还算顺利,媳妇侧切,3天出院了,孩子黄疸高,又住了2天蓝光,照蓝光的费用不报销。(蓝光室是普通人能制造的么,为什么不报销,为什么不免费)
这里穿插一下我家的具体情况,祖上都是农民,2012年集全家之力首付在我们当地酒泉市肃州区购买了一套商品住房,那也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二年,从此之后我背上了房贷,到2018年初,我还完了房贷,当年5月我又买了辆国民神车,哈佛H6,又背上了车贷,又过了一个月,我认识了现在的媳妇。父母在农村种地,我父亲两个妹子,一个弟弟,他是老大。我叔叔早年去了兰州发展,所以我们家土地比别人家多一点。(因为有我叔叔的地)
媳妇月子期间,已经是腊月28,家里的情况就是,母亲在农村还要给父亲做饭,家里面还有十多只羊,人走不开,加之媳妇和我母亲也没有在一起生活过,就请了月嫂,中国人干啥都将就个中不溜,请月嫂也请了中间档,8千块26天。上门服务了3天过年了,月嫂请假回家过年了,那三天真的难忘,好歹是过年期间,丈母娘休息了,就帮着照顾,长辈的耐心总得来说要比年青年人好。(过年坐月子,正好还不用给亲戚长辈拜年了,第一个月嫂我母亲出钱,第二个月嫂我们自己出钱)
在这里再穿插一下媳妇家的情况。老丈人、丈母娘都是灵活就业,都交了养老保险,老丈人隔天休一天,丈母娘休周末。
三天之后月嫂来到,我们如释重负,经过月嫂的专业调教,孩子也健康茁壮的成长,很快26天的服务期到了,我们又续了一个6千块的月嫂,想是等这个月嫂下客,天也就能热一点,我媳妇也恢复了,就能自己带了。(月嫂带的娃娃,作息时间都调整的很好,吃奶时间都很准时,所以有条件还是请一个月嫂比较好)
时间来到了春暖花开的3月底,中午的太阳也特别温暖了,我媳妇就回娘家了,因为老丈人隔2天才一个晚班,丈母娘每天中午能回来4个小时,家长能帮着照看。
接下来的时间就是定期的疫苗和体检,前几针都是免费的,到后期还有几针是需要付费的,还有就是医生建议要吃的什么伊可新、DHA、还有钙(这个基础疫苗为什么要收费呢?为什么不能免费接种呢,打疫苗为什么要通知同时去呢,是医院为了集中接种还是有别的什么原因,我们这个小城市打个疫苗每次排队的时间都在1个小时以上,不知道大城市得排多久)
母乳阶段就这样了,大人吃好,孩子也没什么问题,我们的孩子每次体检,身高体重都刚刚到合格线。媳妇的 一天就是围着孩子转,每天要带孩子出去转转,给孩子办了洗澡卡,给媳妇办了产后恢复理疗。(第一年就是花钱如流水,孩子的每一样东西都得买,一个奶瓶子也能卖到3位数,前段时间时间还在有网友吐槽)
很快宝宝1岁生日到了,也给孩子断奶了,从此喝上了付费的奶粉,我们选择了国产某奶粉,一筒800g,200元,算是比较便宜的奶粉了,媳妇自己也喜欢带孩子,所以直到今天,都是她在带,我父母就是冬天进城了帮着带2个月,因为这两年农村地上的收入还不错,制种玉米、甜叶菊、辣椒、扁豆、孜然等经济作物平均每亩的纯收入都在2千以上,加上多胎羊,我父母一年的收入也还能达到居民人均水平。
1岁半之后能吃固态食物开始,每天睡醒180毫升奶,11点吃蒸蛋,12点半先给孩子喂,单锅单灶给专门做,下午是辅食水果,晚上6点在给做饭,睡前再喝180毫升奶。
每天早晨要教孩子做体操,完了要出去遛娃,下午睡前要陪她玩耍,睡醒了晚上要姥姥姥爷出去遛娃,晚上睡前要给孩子洗屁股,洗完屁股按摩脊背,按摩完了还要讲故事才能睡觉,媳妇的精心培养,让我也很欣慰。
到现在小公主2岁刚过,已经有点小脾气了,孩子需要的各种东西都尽可能的给满足,我们两家6个人,抚养一个孩子。我工资6000+,目前为止是月光族,没有存款,没有负债,更没有抗风险能力。
自从有了孩子之后,围绕孩子的消费那就是没法计划,只能控制。三年口罩,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现有的福现享,我自2011年参加工作以来,刚挣钱了,背房贷了,房贷还完,背车贷了,车贷还完,养孩子了。我挣的钱我都没有潇潇洒洒的花过那么一回。本来作为生育主力的八零后,九零后,我居然有点恐惧了。凭什么一个奶瓶能卖到3位数,凭什么一个鸡蛋大小的咕咕鸡玩具卖30元,为什么我们打疫苗要在楼道里面排一个小时队,孩子目前还没有上学,当然还没有学校里面的那些烦恼,什么家委会了、家长批改作业了、什么幼儿园毕业照了,什么四季校服了,什么学生牛奶了,我还没有面对这些问题了。我还能有什么能力生个二孩呢。
通过养娃记录,也说说我们目前的心态,当然不能代表很多了,最起码也能代表我自己。今年的热门话题,人口出生率跌破1%。从前年开始有些地方就开始鼓励三胎了,到去年有些地方已经有了实质性的补助,全国补助最早的就在我们甘肃临泽县。为什么没人生了呢,一方面是80/90生育主力大多数都接受过义务教育,加之赶上智能时代爆发,信息的获取没有以前那么闭塞。人们思想都放开了,养儿养女都一样,养老问题你还能指望孩子。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育儿的成本太高了,补助的那点连九牛一毛都没有。也许等我孩子上学时,没有摇号上幼儿园现象,没有超过40人一个班的大额班,家长不用批改作业等这些问题。
当然如果有一天,新生儿疫苗全部免费了,6岁之前看病免费了,义务教育只花生活费了,如果那年我还在适生育年龄了,我会考虑再生一个。人口出生率的下降,短时间内可能没有太大问题,毕竟中国有14亿人那么多,未来的事情也不是我们普通人能左右的,还是希望国家能有一些实质性的政策。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得有一定的人口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