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养花养鸟好吗养鸟乐乎忧乎
图、文/ 梁月明
养鸟并非我初衷。因为人到中年,总感到工作事业尤为重要,况且家中上有老,下有少,里里外外家务尚要操持,哪有闲工夫养鸟?
图1
然而,小鸟似乎与我有缘。三年前的一个傍晚,我浇花时在阳台花丛中轻而易举捕到一只小鹦鹉,也许这是居民饲养的一只小精灵,但在闹市中要寻找失主谈何容易。是放还是收留它,我正犹豫不决。
爷爷此时开腔道:家中两只小乌龟是“陆军”,五条小金鱼是“海军”,现正缺“空军”哩。我心想爷爷退休在家,养花养鸟也是件有益身心之乐事,何不收留这只小精灵?于是,我当即宣布:天留我也留!
图2
翌日,爷爷到鸟市买了鸟笼和饲料,还另买一只鹦鹉以配对。此后,爷爷忙开了,喂食,清洗鸟笼。奶奶则关照小鸟的冷暖,早上把它置放在东阳台,让它沐浴晨曦;中午则放到南阳台,让它凉爽;晚上把它置放房中,冬天还加盖鸟笼罩。女儿则是“督导官”,时时提醒两老各司其职,祖孙三人默契合作。
每次要清洗鸟笼,总是爷爷提着鸟笼走在前,悠然自得;奶奶拄着拐杖跟在后,眉开眼笑;女儿在旁蹦蹦跳跳,欢天喜地。偶尔空闲之余,把鸟笼置放厅中,合家聆听鸟声,观赏鸟羽,笑谈鸟事,倒也乐融融。
图3
一日,女儿做功课,正愁写动物无素材,咬着笔头冥思苦想。我提醒她可写小伙伴鹦鹉。女儿茅塞顿开,即赶到鸟笼前细致观察。《鹦鹉》一文由此诞生,评分在班中名列前茅,文章被贴堂。女儿乐滋滋,从此更喜爱鹦鹉,常逗鹦鹉“唧唧”叫,或用铁线拨弄它们坚硬的小嘴,或伸手进笼门抚摸翠绿的羽毛。
图4
一次,女儿又在房中逗鹦鹉,不料,鹦鹉乘虚而出。女儿惊呼,奶奶闻讯即命关门窗。“砰!砰!砰!”所有门窗顷刻被丈夫和爷爷关得严严实实。鹦鹉飞至厅中,忽而俯冲,忽而落在吊扇上。我们也“呼啦”一声扑到东,又“呼啦”一声扑到西,鸡毛掸、竹竿等也全用上。好不容易才捕回这只小精灵,再看地面尽是鸟毛。后来,女儿写下《捕鸟记》,荣获全校《家庭趣事》征文一等奖,并被登上《桃李园》小报,还得了五元稿费。
图5
正当其乐无穷时,丈夫某日下班拎着一张报纸,一进门便疾呼:“养鸟者戒:羽绒被吸进肺部,会危害人体健康。”于是我下一道“逐客令”:鹦鹉今后不准进驻房里厅中!爷爷又下一道“禁令”:玩鸟者不能靠近鸟笼三尺!
图6
又一日,女儿放学后神情沮丧,泪痕斑斑。经查问,方知数学测验不及格,全家人大吃一惊,经过一番“唇枪舌战”后,全家人达成共识:“罪魁祸首”便是这两只小精灵。后虽与女儿约法三章,非完成功课不得探视鹦鹉,但女儿仍挡不住它们的诱惑。我一怒之下,晚上乘家人熟睡之机,把鸟儿拎到朋友家中寄养,并赫然留下两行字:待期末考试后,再让小鸟夫妻双双把家还!三个星期后,女儿数学考试成绩优秀达标。于是,家中鸟声、鸟毛依然如故。
图7
如今,我望着鸟儿忧心忡忡:明年女儿需赶赴小学毕业试,这两只小精灵该如何处置?正当我茫茫然时,忽然想到:养鸟,既有乐,又有忧;不养鸟,人和鸟则皆大欢喜,因为人与鸟在大自然应和谐相处。于是有一天,我终于和女儿在一片小树林里放飞了这两只小精灵……
图8
图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