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瓶怎么养花寻你是我此生的皈依
有一种恩重,与生命有关。有一种寻觅,与皈依有关。
——题记
两百四十年前的北京,花局胡同,一对年轻人经营一家花行,专供宫廷御用。男孩叫容若,女孩叫纳兰。男孩是祖传的手艺,专门种植世间的奇花异草,只要听说哪个地方出了一个新品种,便是万水千山也要去寻访。而纳兰,便是在一次寻访中结识的姑娘。
纳兰的父亲是一个民间养花高手,他用桃花和菊花嫁接出了一种菊花桃,只是这种花个性极强,不容易成活,父亲为了守护它,倾尽所有的力气和时间,当他遇见容若的时候,已经是身心俱疲,剩下了最后一口气,于是他将菊花桃和纳兰一并托付给了容若。从此纳兰便成了容若养花的知己。
一个是拥有祖传秘籍的养花高手,一个是具有民间创新技法的养花传人,强强联手,打造出了一家绝世花行,为了纪念他们的相遇,他们给花行起了一个别致的名字容若纳兰。
在清朝的宫廷,在北京的民间,提起容若纳兰,便是至美的代名词。王公大臣,后宫佳丽们以拥有这家花行的一件作品而感到荣耀,他们不仅可以提出作品创意,更可以参与作品创作,一时间,花行成了花创DIY的乐园。
从此, 花行不再只是卖花的地方,更成了后宫争宠的花样翻新之地。后宫们为了博得皇帝的宠爱,费尽心机琢磨皇帝喜欢的花卉,然后再与容若和纳兰一起去创作。
皇帝喜欢兰花,他们就培植各种兰花,不光是颜色奇特,更与其它花卉组合,制作出造型个性,名字唯美的盆景,诸如兰蔻丹枫、兰烟梅寻、兰韵竹雨,兰瘦菊肥等等,为博君王一笑,佳丽们使尽浑身解数,更是将唐诗宋词当作文创的最佳范本。
一次,纳兰将新培育的菊花桃拿出来给大家观赏,那亦桃亦菊的花型,那粉面纯净的色彩,一下就亮了众佳丽的眼睛,她们争先恐后要用它,有的用青花瓶做成了花插,有的用紫砂陶做成了盆景,有的取名桃菊合欢,有的取名桃面菊仙。
欢欢喜喜搬回自己的寝宫,期待皇帝有天能与她共赏这一朵花红。只是她们忘了桃菊喜光,怕水,还要经常通风,等皇帝那天终于来了,却只看到了桃花菊的败相,恰逢那天皇帝心情极差,于是将后妃打入冷宫,并下令容若纳兰花行禁养此花,还要追责纳兰。
对于容若纳兰,这无异于一个晴天霹雳,因为菊花桃是纳兰父亲一生的心血和遗愿,如果在纳兰手中遭遇灭根之灾,纳兰无论如何是无法承受的。几乎是一夜之间,纳兰枯瘦如骨,白发丛生,她不知道该怎样去面对这样的结局。
容若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想起了早年间祖父在日本有一个朋友,也是种花高手。于是,他把地址给了纳兰,让她即可启程,带上数株菊花桃的幼苗,逃亡日本。由于那个地址已经很多年不联系,纳兰此去也可以说生死难料。
容若和纳兰,这对相依为命的鸳鸯,在横祸飞来之际,也不得不听任命运的安排。为了保住纳兰父亲一世的夙愿,更为了保住纳兰的性命,他们不得不做出最痛的决定。
运河畔,十里长亭,容若和纳兰相拥而泣,此生一别,恐难再见。容若说,只要你能活下来,能够把桃花菊遍植世间,我的心就是快乐的,不管见与不见,你都会在我的生命里。纳兰说,只要我能活下来,我一定要将桃花菊培育好,希望有一天我能活着回来,我们一起再看桃菊开。
船越走越远,而容若依然站在原地,他知道这一别便是永别,他只想多站一会儿,记住纳兰的气息。只想多看一会儿,重温纳兰的温柔。
此刻,船上的纳兰,又何尝不是望眼欲穿,站在船头久久地看着容若的方向,看着他的身影一寸一寸的小,她不敢哭,她怕眼泪模糊了容若的面容,她怕一秒钟的错过容若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两颗疼痛不已的心,就这样在无法穿越的时空里遥望,模糊,那潮水一般的思念如暗夜一般涌来。
带着这份撕心裂肺的疼痛,纳兰幸运的在日本找到了那个朋友,念及旧情,纳兰受到了礼遇,而桃花菊的命运也因为日本这家大家族的推崇而倍受青睐。
一晃两百年过去了,但纳兰的后人从来没有放弃带着菊花桃回家的念头。当八零年代的春风从海岸袭来,纳兰的后人带着菊花桃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一路上他们默念着纳兰的嘱托,一定要去北京的花局胡同,去替她看一看容若,完成她此生爱的皈依。
当纳兰的后人踏上中国的土地,便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容若纳兰花行的探寻,毕竟事情已经过去了两百年,还会有几人记得陈年过往中那一段未了的尘缘,那一段花事引发的魂断。
或许是执念太深,或许是上天垂爱,他们终于打听到了,原来曾经的花局胡同,已经改名百花深处,或许与当年容若纳兰的花行有关,或许是为了纪念那段花事情缘,于百花深处,容若和纳兰,正在亲手种植桃花菊,笑意融融,白首相伴,仿若二百年前,那映像好美,情愿不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