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资讯

当前位置: 主页 >> 资讯 >> 圆锯片

木牛槽养花农村的老牛槽如今陈列在聊城的古

发表于:2025-02-18 15:38:18 来源:蜜蜂资讯

古城的阳光明媚慵懒,古建筑群错落有致。老旧的木板房交相辉映着一扇扇格子窗,斑驳的牌坊残留着断章落款已不详。阳光投射下来,似乎有时光的重量。走在青石板上有一种时光逆转的感觉。当我路过楼西大街上路过一家店,看到门口陈列的五个石牛槽时便再也移不开脚步。

陈列的老牛槽,仿佛一个个回忆的符号。放牛娃虽然存在过,那也已经恍如隔世了。农耕时代的老牛槽早已被现代社会所遗忘,有的闲置在老宅子中,有的进了博物馆,还有一些进了那些有钱人家里成了聚宝盆,成了艺术品。

生长在上世纪的农村,对于牛的感情是炽热的。春种秋收全靠它的一身力气,小时候母亲攒了几年的粮食钱去镇里集市上的牲口市场买了个小牛犊,准备用它耕地,生牛致富。所以牛在家里的地位仅次于人。小时候放学后母亲总会说:放学啦!先去给牛添把草,准备吃饭。

庄稼人敬重牛也敬重牛槽。因为对牛爱护有嘉,牛的“饭碗”也自然是非比寻常。每逢过年时父亲总会记得写“六畜平安,牛头兴旺”这样一幅字贴在牛槽上。

随着生产力进步,城市化进程中有不少的物件早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不似从前。很多事物也很难再见到,比如牛,比如牛槽。

欣喜和惊讶唆使我不自觉的靠近。这些老牛槽都是整石凿刻而成,长约两米,宽约半米,深度在一尺左右。有的已经没了棱角,多年的风吹日晒使老牛槽已经没有了当年的模样。还有一些却逃脱了岁月的洗礼,保留很好的相貌,栓牛绠的孔却已圆润,看上去依然沧桑,处处透露着岁月的痕迹。

笨重的长石做的牛槽极符合了牛的脾气。暖黄的阳光下,我仿佛看到了西屋牛棚里那头牛犊在饭后之余将前蹄踏在牛槽里,瞪着大眼傲视着整个庭院,我看到时光在它身上慢慢徜徉,流转间变得茫茫。

古老的牛槽静静的躺在为它特制的架子上,上面石刻的花纹已经斑驳,彰显着中国古代匠人追求极致的匠人精神。

见多人围观,卖牛槽的老板从正在装修的店铺里走出来,跟围观的人们一起讨论牛槽,讨论上面的时间,讨论上面的花纹。有的花纹老板也说不清楚,我静静的听着,对于这种有几千年发展历史的石器就又多了一份敬重。

路过的行人,即使行色匆匆,但是在路过这五个牛槽时依然放慢脚步,更有甚者驻足围观。看着再熟悉不过的牛槽如今被大肆展览、售卖,有人唏嘘有人感叹,很多时候不知道什么东西就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一件不错的收藏品,也有很多时候悔恨当初自己没有眼光,没把这些保存下来。

形形色色的人里有的静静的观看,有的小声议论,还有的高谈阔论。讲着从前村庄里的趣事儿,关于牛,关于牛槽,追忆着那个没有农机的淳朴年代。

牛槽老板介绍说:黄金,白蜡,母水牛为三大财。在漫长的农耕社会文化中,牛是仅次于黄金的财富象征,牛槽自然备受敬重。随着社会的进步,牛槽已经没有了喂牛吃饭的现实意义,但在风水中牛槽是做为生财聚宝的宝贝对待的,被人爱成为“聚宝盆”。

牛槽老板就是看中了这一点儿,做起了牛槽生意。拍照时还说:等开业的时候再来哦!

如今,农村的牛基本消失了,只剩下遗弃的牛槽。科技进步推动着时代进步,历史的车轮飞快的向前翻滚,过去的事物有的渐渐淡出历史舞台,还有的以另一种身份重新进入人们的视线。

此图片来源于网络

以前农民就流传着一句话“家有牛槽子,代代出英豪”。 现在很多有钱的城里人也好上这一口儿,花大价钱买个石牛槽回家,清洗之后养花养鱼,用作景观。寓意“年年有余”。还有的把牛槽和旧时的老磨盘结合到一块儿,取意“时来运转”,招财聚宝之余雅致有加,不落窠臼。

此图片来源于网络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节点和精神,农耕文明已经渐行渐远,畜力早已被机械代替。但是农耕时代“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黄牛精神深深植入中国人的心里,悠悠岁月里,被时间讲述。

庆幸这次古城游历,庆幸偶遇这一尊尊老旧的牛槽,让我又一次回忆农耕文明的淳朴岁月,让我又一次领略了中国古代匠人追求极致的匠人精神,在这个人心浮躁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老石牛槽静静地躺在那里,诠释着“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真理。

夕阳的余光将身影拉的颀长,将要离开楼西大街时回头再看一眼夕阳里的老牛槽,它宛若一个个回忆的符号。

童年放学回家先喂牛的经历使我看见牛槽倍感亲切:

凝望着它我仿佛又回到了那条没有闪烁霓虹的黑白小巷,回到炊烟升起的小院儿,听到母亲清脆急促的一声:放学啦!先去给牛添把草,准备吃饭.....

石材杂志社

小小说月刊杂志

模型世界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