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忆家空间家庭装修我常要念想着在淮北作
我常要念想着在淮北作学生的时节。每忆及此,首先想到的便是纺织街花样繁多的美味了。这大概和我的好吃是有关联的吧。一个大男人婆婆妈妈的言说食事,总有让人嬉笑的嫌疑。搜肠刮肚的引出“民以食为天”的古谚,我也就并不以此而惭愧了。
出得我们学校大门,向南穿过一个叫庆相桥的所在,就可拐进一条灰秃秃的有二三百米长的土街。街两面尽拥挤着些用各式建筑材料搭建的高矮不齐的小店铺。简陋者,有用旧木板钉成墙面用雨布作顶棚的矮木屋;豪奢者,也无非是门面贴了白瓷砖打了水泥地的小平房。这便是我们学生和附近纺织厂居民们常作流连的纺织街了。
纺织街虽小,却也五脏俱全。有挂了各色鲜艳布匹的缝纫店;有兜售锅碗瓢盆的杂货店;有放了黄泥封口的黑黝大酒坛作散酒生意的;有粮油店;有摆地摊卖菜蔬的;还有挂了琳琅的碟片作出租的影碟店。春风荡漾的夜晚,总有三三两两的青年租几张碟片作长夜的消遣.
当然,纺织街最兴盛的买卖还是经营各式的吃食。日上三竿或日薄西山的光景,作吃食生意的便早早的在临街的铺面上摆出各家的特色菜品招徕顾客。夹了肉末的白吉馍;用白纱布蒙着的熟狗肉;白切的羊羔肉;裹了麦面在油锅里炸的金黄的藕条、面鱼儿,都是像我这样由南地而来的学生们所新鲜的佳品。更有一二头脑灵活的青年人,穿了黄亮亮的丝绸唐装临街摆起炉灶现炒现卖。利落娴熟的烹饪手艺,迎风抖擞的丝绸行头,在灰头土面的小街上俨然成了景致,常常要引得闲人们驻足围观。
纺织街的美味并不昂贵,花上个十几二十元便可吃得嘴角冒油、一饱肠胃。只是对于并不阔绰的穷学生而言,却并不是日日都能品尝得起的。常常于放学后闲溜达着来此尝上两三块钱的零嘴;或是偶尔三五个兄弟以打平伙的法子找个店铺打打牙祭便是最经济得法的享受了。我曾在一个小饭铺里见到过一种油炸的蝉蛹,心想啁啾那么漆黑丑陋的东西怎能作菜。不想本地的学生却毫不顾忌的撂进嘴里作大嚼状,且操着一口淮北侉腔对我大声说:“高蛋白!好吃的很!俺的嗨来!你小子真不懂享受!”我禁不住诱惑怀着猎奇的心理去作品尝也确实焦香适口。
街面上还有一家摆摊卖油煎包子和一种叫作胡辣汤的我以前从未吃过的东西。三眼的煤球炉上放着一个烟熏火燎的不锈钢汤桶,在煮沸的开水里放上面粉慢慢搅成极稀的面糊糊;再放进些盐、胡椒粉、味精、海带、千张、面筋等佐料配菜,煮熟后就成汤了。食客们来买用粗瓷大碗舀上一碗 ,再淋上几滴麻油和油炸的辣糊子。五角钱一碗加上一块钱八个的小煎包就可以饱饱的吃上一顿了。呼啦汤稀罕味道却是平常,只是那个站在炉边买汤的女孩却是眉清目秀的常见常新,颇有卖汤西施的风姿。喝上一碗卖汤西施端来的面糊糊,再抬头欣赏几眼她忙碌的身姿,便使平淡的心情有了一丝活泛的滋味。后来我发现煎包子的锅台边多了一个手臂纹着小老虎的青年,且当他发现我用专注的眼神欣赏卖汤西施的时候,就会用极不友善的眼神欣赏起我来。我也就明白这纹虎青年应该是她家未来的新女婿了。孟夫子说两害相权取其轻,卖汤西施的身影和血溅五步的灾祸相比我自然是更看重后者的。于是我只好知情识趣的闷着头呼啦啦的喝着呼啦汤了。没有了卖汤西施的身姿作香料,那汤喝在嘴里也就变得寡淡多了。从此我也就不在去照顾她家生意了。
上了二年级我又在纺织街上发现了新乐趣,是一家新开的挂着太和板面的招牌却又兼卖羊蹄子的小食铺。简陋逼仄的店铺里摆放着四五张破旧的桌凳和一台二手旧电视,沾满油烟的墙上挂了一张枯淡的墨竹。灰头土脸的延续着纺织街一贯的色调并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店家是一个朴实忠厚的中年男人,整日闷头闷脑的扑在案板边揉面、擀面条。那个身材健硕的老板娘确是忙里忙外的一把好手。每到黄昏时分小食铺就会络绎不绝的热闹起来,有三五为伴在此堂吃的,也有一二散客买了羊蹄子拎回家的。这时候老板娘的本领也就显示出来了,一会儿把黄亮亮的太和板面端到食客面前,一会儿又迈着小碎花步子站在电子称前称羊蹄子。
极大的汤锅里满漂着一层红艳艳的油炸干辣子、和一个放了不知名佐料的调味包,下面便是煮的稀烂而不脱骨的羊蹄子了。我常从别的摊子上用五角钱买了四个小馒头,再到她家花上三四块钱买两个羊蹄子一起吃的。羊蹄子在我的嘴里是丝毫没有浪费的。我总是把酥烂的皮和柔嫩的筋啃个精光,在吮吸它的骨髓。蹄子吃完再把馒头蘸了油稠的羊汤来享受羊汤泡馍的风味。
快毕业的时候学校里基本上就没了课,为了梦想我早早的背上行囊开始了社会上的闯荡.吃过路边的小摊,进过堂皇的酒店,却极少吃过羊蹄子了.稀巴巴的吃上一回,那味儿也不是记忆中的那般美妙.常常念想着何时再回淮北好好的品一回羊蹄子,却总是没有悠闲的机会.张爱玲在她的名著《红楼梦魇》中写她的人生三恨是:一恨海棠无香,二恨鲥鱼多刺,三恨红楼未完。我且用三恨羊蹄难食来表达我对纺织街羊蹄子的追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