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声起名好吗怎么起名起名时该如何讲究字音
(1)首先,要尽量避免声母相同。
声母是指汉字音节开头的辅音。如果姓名各个字的声母相同,读起来就不响亮,而且很拗口。例如,“汪文威”这个名字的声母都是“W”,所以既不好听也不好读;“白邦贝”这个名字也犯同样的错误,声母都是“B”,听起来就不顺耳,读起来很费力,另外如“李莲玲”、“张壮竹”等亦是如此。
(2)韵母是指一个汉字的音区,除声母以外的其余音素。韵母相同,字音便很相近,读起来也不响亮,也会拗口。
例如,“黄广长”这个名字的韵母都有“昂”,就犯了这个错误,不好听。“姚宝早”这个名字也犯了同样的错误,听起来别扭。
(3)要尽量避免同声组合。
在汉字的音调中,字有四声,即阴声,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古时为平、上、去、人)。起名时要讲究音乐性和节奏感。若同声调组合,起的名字就没有起伏变化,当然也就没有音乐性和节奏感而言,也就不响亮,不动听了。
例如,“柳景选”这个名字的三个字都是上声,读起来很不响亮,如果改成“敬宣”效果就大为改观了。名字的音韵组合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并无教条可言,我们在这方面的总的原则是上口、好听、响亮,使名字富有音乐感和节奏感。
汉字浩翰繁杂,《康熙字典》就收有42114个字,而其中3万多字都是不常见的,一般可掌握的汉字,大约在3000字左右。而有的人在起名时,总是喜欢用一些不常见的字,有的甚至连《康熙字典》上都查不到。也许他们认为,用一般人不认识的冷僻字起名,会留给人一个有学问、有教养、有内涵的好印象,其实不然。名字是一个人与他人交往的工具,如果谁都不认识,那还有什么意义?再者,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名认不得或读不出来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尴尬、不愉快的感觉,甚至躲避、厌恶,不愿与之交往。
有位心理学专家作统计证明,凡用比较冷僻的字起名的人,一般社交能力都差,且80%的人性情孤僻。
名字既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又是一种获得共识和给别人以良好印象的通行证,或者叫一种载体形式,所以,只有选用众人都能认读的字,人们才不会在初见某人名片或听到某人名字时陷入尴尬,而且这样做容易与人沟通和交流。
有位声名显著的教授,第一次听他作自我介绍,不少人差点把黑板上的名字念错,在笑自己无知的同时,人们也不禁感叹:一位教授难道不会起一个既高雅又明朗的好名字吗?
“怪僻”字犹如远离红尘、隐居深山的隐士,世人是很难认出他是何许人,只因罕见和怪僻,极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怪僻”名字如同性格上怪僻的人,很难被人理解和接受。更多的时候,人们是靠工具书来寻找这“怪僻”字的涵义的,因此极易引起交往时的隔膜。宋词人姜夔其名也属其中一例,由于其词赋扬名古今,故被时人和今人所接受,但不是因为别的,是因为他的词。总的说来,与“怪僻”字有关的名字,还是不起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