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的宋国为何会被嘲笑看看这三个笑话
春秋时期的宋国为何会被嘲笑 看看这三个笑话的背后就知道了
对春秋宋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大家好,我是小编。
在先秦的典籍中,不论是《庄子》还是《韩非子》,许许多多的段子都和宋国人有关系,比如我们非常熟悉的两个故事“拔苗助长”、“守株待兔”的主人公都是宋国人,那么宋国人为什么一直被大家嘲笑呢?
我们先来看看三个关于宋国的冷笑话!
1、非我族类
武王伐纣后,分封了八百诸侯,其中绝大部分是姬姓,也就是周天子一脉;还有一部分是跟随周王伐纣的功臣,比如姜子牙的齐国就是这样。
而宋国则是殷商遗民的封地,为了笼络殷商旧臣,周武王并没有展开大清洗,而是给殷商旧部安排了一个很高的起点:宋公!
要知道周天子以下,称为公爵的仅有宋国和虞国、虢国、州国,后来还有卫国。要知道像齐、鲁这样的重要诸侯都是侯爵而已。
宋国爵位高,占据的地方也是非常富饶,而且最主要的是和姬姓诸侯之前是敌人、对手。在这样的情况下,其他国家黑宋国可以说是“政治正确”了。
2、羡慕嫉妒
宋国是商人遗民,而商族人最擅长的就是做生意,如今我们常说的“商人”便是来自于商族人的简称。
在先秦的各种段子中,就有关于宋国人做生意非常好的记载,但是也经常是以笑话的形式出现。
比如:宋国人非常讲究穿戴,在宋国人民都戴礼帽,穿礼服;越国人则是断发纹身,生活在水边。有个宋国人打算把礼帽、礼服卖给越国人,认为这样就能发大财,结果被众人嘲笑。
还有宋国人用象牙花了三年时间雕刻了一片树叶,达到了混在真树叶中都分辨不出来的地步。这个人被宋国赏赐了高官厚禄,也被人嘲笑。
但是这两个故事恰恰说明宋国能工巧匠非常多,而且文明程度也很高。之所以被人当做笑话,有一部分原因是出自周边各国的羡慕和嫉妒。
3、延续古风
宋国因为是殷商遗民的关系,对于古代夏商遗留的习俗保留更多,但是在礼乐崩坏的春秋战国时期,这种不合时宜的做法就像个笑话。
比如著名的宋襄公,在战前还要打起仁义大旗,讲究“不半渡而击,不擒二毛……”结果不但战败自己也受伤死亡,而且成为千古笑柄。
前面笑话中的华元,哪怕被羊斟背叛,也想着肯定不是故意的,而是马出了问题。被老百姓嘲笑,也没有动用权势阻止,而是灰溜溜的跑掉罢了。
狂狡也是一样,在战场上竟然干出挽救敌人的“壮举”,结果平白无故送给对方一份大礼……
这些故事虽然都是嘲笑居多,但依然可以看出大部分宋国人的心理还停留在商朝时期的战争、文化中,对于礼乐崩坏、战场上无所不为的新时代缺乏关注和适应。
所以上面这几个原因加起来,恐怕就是先秦时期大家都愿意嘲笑宋国人的原因吧。
我是小编,每天都有有趣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