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唐朝开元年间四位著名宰相他们有哪些成
盘点唐朝开元年间四位著名宰相,他们有哪些成就?
唐朝开元年间有四位著名宰相,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一、姚崇:善于权变的救时宰相
唐玄宗李隆基改年号为开元后(713年十二月后),意味着大唐帝国完全进入了他的时代,也预示着大唐帝国将开启一段冲上巅峰的征程。
也就是从此时开始,宰相制度已经在悄悄发生改变。原来是群相制度,即每位宰相都拥有相差不大的权力,但现在变成了主相制度,即类似后来明朝的内阁首辅,也分主相、副相和其他宰相。
早在唐开元元年(713年),唐玄宗不顾某些大臣的激烈反对,毅然任命姚崇为宰相。姚崇提出《十事要说》,包括:“为政先仁义”、“不求边功”、“中官不预公事”、“国亲不任台省官”、“行法治”、“租庸赋税之外杜塞贡献”、“寺庙宫殿止绝建造”、“礼接大臣”等。“十事要说”针对当时存在的问题,从稳定政局、整顿吏治、改善财政三方面总结了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为玄宗开元初年的施政提供了依据。
姚崇是主相,副相是卢怀慎。
不久,张九龄被罢相,后又贬为荆州长史,一直到他去世之时,再也没有回到长安。
当时,唐朝处在全盛时期,但却又隐伏着种种社会危机。张九龄针对社会弊端,提出以“王道”替代“霸道”的从政之道,强调保民育人,反对穷兵黩武;主张省刑罚,薄征徭,扶持农桑;坚持革新吏治,选贤择能,以德才兼备之士任为地方官吏。他的施政方针,缓解了社会矛盾,对巩固中央集权,维护“开元盛世”起了重要的作用,因而被后世誉为“开元之世清贞任宰相”的三杰之一。
在他死后不久,曾被其断言“必反”的安禄山果然掀起了“安史之乱”,从而导致唐朝迅速从“全盛”走向没落。唐玄宗奔蜀,因追思张九龄的卓见而痛悔不已,遣使至曲江祭张九龄,追赠其为司徒。
后记:
姚崇、宋璟、张说、张九龄是唐明皇开元时期的四位重要宰相,他们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和巩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展现出了卓越的才华,更展示了他们卓越的能力。司马光评价说:“上即位以来,所用之相,姚崇尚通,宋璟尚法…...张说尚文,李元纮、杜暹尚俭,韩休、张九龄尚直,各其所长也。”他们对于唐代历史的发展甚至是中国历史的发展贡献,永远载誉史册。